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患病治疗 > 食管早癌
食管早癌
食管早癌医师介绍
医师姓名:许白燕
所在省/市:福建-福州
医院:医院
所在科室:消化内科
医师职称:住院医师
医师职务:住院医师
基本信息病例标题:食管早癌
部位:食管
颜色:红色调
肉眼分类:Ⅱc
表面微细结构:unclear
微血管结构:消失
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史资料
患者信息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68
患者体重(公斤):71
就诊时间:-04-19
患者主诉:发现食管糜烂3天。
病史资料
现病史:
由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腹痛”,-4-16医院,查电子胃镜示:1、食管病变(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浅表性胃炎伴糜烂。食管活检病理示:鳞状上皮轻-中度非典型增生,因活检表浅不排除更严重病变。
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
既往史:
无特殊
个人史:
吸烟30年,约每天50支,机会性饮酒20年,已经戒酒10年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66mmHg,神清,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巩膜无黄染,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4次/分,未闻及气过水音及血管杂音。
实验室检查
初步诊断
诊断依据
1、患者老年男性,病程短;
2、因“发现食管糜烂3天”入院;
3、查体:神清,生命征平稳,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4、辅助检查:(-04-16医院)电子胃镜示:⑴食管病变(轻-中度非典型增生);
⑵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食管”活检病理示:鳞状上皮轻-中度非典型增生,因活检表浅不排除更严重病变。
症状:无。
危险评估:吸烟、饮酒。
初步诊断
1、食管糜烂:早癌?2、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内镜表现
NBI/BLI+放大:
BLI+放大:距门齿29cm~31cm(?)见不规则片状黏膜略粗糙,覆少许白色霉菌附着,边界不清晰,BLI下见绿色背景下褐色区域,碘染色见食道散在浅染区域,以29cm~31cm明显,粉染征阴性,草席征存在。
内镜下放大表现
微血管结构:
ME-BLI可见IPCL轻度扩张,走形一致。
表面微细结构:
无。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04-03
手术过程:
距门齿29cm~31cm(?)见不规则片状黏膜略粗糙,NBI下见褐色区域,碘染色见食道散在浅染区域,以29cm~31cm(?)明显,粉染征阴性,草席征存在,以DUAL刀行病灶周边标记,以1:去甲肾上腺美蓝甘油果糖注射液抬高病灶,抬举良好,予DUAL刀行环周黏膜切开,再予DUAL刀行黏膜下剥离,沿肌层完整剥离病灶后拍照送病理,再予热活检钳及时处理创面,未见明显出血,予术泰舒喷洒创面,结束操作。
病理标本处理标本处理图片及描述:
眼观:ESD标本大小4.5cm×2cm×0.2cm;病灶大小4.4cm×1.8cm×0.1cm,病灶距口侧0.1cm,肛侧0.1cm,左侧0.2cm,右侧0.2cm。肉眼分型为Ⅱb型。取材(间隔3mm):口侧5包1;肛侧2包1;左至右横切8包3。
病理分型图片及描述: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位于LR-5b、6b。
术后及随访
术后处理:
预防应激性溃疡、保护食管黏膜、促进食管创面预防、预防感染等处理。
术后观察:
无不适。
术后随访:
一般情况可,进食后无不适,建议三月内复查胃镜。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
患者术前予PPI预防应激性溃疡,对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风险大大减低。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耐信)40mgivqd。
病例总结及讨论对该病例进行分析与总结
讨论:该患者的食管粗糙糜烂灶首先在白光下能被及时发现,并及时转诊具有内镜下治疗医院,积极完善胃镜检查,虽活检病理为中度不典型增生,但结合病灶内镜下形态表现,考虑早癌可能性大。从发现到治愈性切除时间为一周,对病人的病变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讨论
对该病变外院白光下发现食管黏膜粗糙发白区域,病例提示鳞状上皮轻-中度非典型增生,早癌不能排除,进一步行胃镜检查初步明确,并及时行内镜下ESD术,术后病理明确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临床治愈性切除,内镜手术创伤小,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