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患病治疗 > 治疗食管炎的9个偏方
治疗食管炎的9个偏方
北京什么医院皮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529/9004454.html
秋季天气非常的感冒,很多的呼吸疾病也比较容易找上我们,例如:食管炎。食管炎的主要症状就是恶心呕吐,除此之外还有些胸闷,那么你知道应该如何治疗这种疾病吗?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几种偏方。
偏方一:六郁汤(《医学正传》)组成:陈皮(去白)、半夏(汤泡10次)、苍术(米泔浸)、川芎各3克,赤茯苓、栀子(炒)各fl克,香附6克,甘草(炙)、砂仁(研细)各1.5克。
用法:上药细切,加生姜3片,用水毫升,煎至毫升温服。
功效:行气活血,消积和胃。
主治:气、湿、热、痰、血、食郁滞中焦。
加减:气郁者,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湿郁者,加白术、倍苍术;热郁者,加黄连、栀子;痰郁者,加南星、枳壳、皂角;血郁者,加桃仁、红花、牡丹皮;食郁者,加山楂、神曲、麦芽。
偏方二: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别名:厚朴汤(《圣济总录》)、大七气汤(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半夏、茯苓各12克,厚朴、生姜各9克,苏叶6克。
用法:上药用水毫升,煎取毫升,分4次,日3次,夜1次,温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咽中似有异物,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脘痞闷,呕恶食少,精神忧郁,烦躁易怒,苔白腻,脉弦滑。
加减:本方原为梅核气而立,用治食管炎之痰郁患者,可选加清热药物,如黄连、山栀等,解郁类药物,如柴胡、郁金等,化痰类药物,如陈皮、胆南星等。
偏方三:参香散(《袖珍方》)
组成:人参、官桂、甘草各9克,半夏、桔梗、枳实、陈皮、桑白皮、青皮、麦门冬、大腹皮各15克,紫苏子、香附子、茯苓各18克,木香12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次24克,用水毫升,加生姜3克,大枣5枚,灯心20根,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功效:温中健脾,行气燥湿。
主治:脾虚作胀,痞气。
偏方四:枳术二陈汤(《古今医统》)
组成:枳实(炒)15克,白术(炒)、半夏(制)、茯苓、陈皮各3克,甘草(炙)2克。
用法:上药用水毫升,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功效:燥湿除饮,行气和胃。
主治:脾胃痰饮,胸膈不利。
偏方五:理饮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白术12克,干姜15克,桂枝尖、炙甘草、茯苓片各6克,生杭白芍药5克,橘红、川厚朴各4.5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
功效:燥湿化痰。
主治:心肺阳虚,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方解: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药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
偏方六:旋覆花散(《太平圣惠方》)
组成:旋覆花、木香各15克,赤茯苓30克,白术7.5克一30克,人参(去芦头)、前胡(去芦头)、半夏(汤洗,7遍去滑)、桂心各30克,青皮(汤浸,去白瓤,焙)22.5克,川芎30克,附子(炮裂,去皮、脐)、大腹皮(锉)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次9克,用水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功效:涤痰利咽。
主治:膈气,痰结,胸中痞塞不通,不能饮食。
偏方七: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别名:旋覆代赭石汤(《普济方》)、代赭旋覆汤(《长医方集解》)。
组成:旋覆花9克,人参6克,代赭石12克,甘草(炙)、半夏(洗)各9克,生姜10克,大枣(擘)12枚。
用法:上药用水毫升,煎取毫升,去滓,再煎取毫升,分2次温服。
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嗳气不除。
方解:方中旋覆花消痰降逆;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生姜化痰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效。
偏方八:越鞠保和丸(《古今医鉴》)
组成:苍术(米泔浸3宿,炒)、川芎(酒炒)、神曲(炒)、香附(童便浸、炒)各30克,栀子(炒)15克,陈皮、半夏(炮)、白茯苓各30克,连翘、莱菔子(炒)各15克,枳实(麸炒)30克,白术90克,黄连(酒炒)30克,山楂(去核)60克,木香15克,当归(酒洗)30克。
用法:上药为末,生姜汁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淡生姜汤或酒送服。
功效:扶脾开郁,行气消食。
主治: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饮食不化,嗳气呕吐,下痢。
方解:方中香附、木香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连翘、黄连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瘀;白术、枳实燥湿运脾,以治痰郁、湿郁;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以治食郁。诸药合用,则气、血、痰、火、湿、食诸邪随解。
偏方九:温中化痰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温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青皮(去白)、良姜(去芦,炒)、干姜(炒)、陈皮(去白)各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米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50丸,温开水送服,不拘时候。
功效:温阳化痰。
主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头眩目晕,嗜卧减食,咳嗽呕吐,气短。
中医治疗食管炎多以行气化湿,消导和胃类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希望上面为您介绍九种治疗食管炎的中医偏方,能帮助到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