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疾病百科 > 消化道早癌筛查,我建议这么做王雯教授专访
消化道早癌筛查,我建议这么做王雯教授专访
编者按:
“镁加铝”杯病例PK大赛福州站,于年09月07日在福州世纪金源会展大饭店正式拉开序幕,本活动由医学论坛网携手华润三九众益制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会议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主任医师,知名消化病专家王雯教授就消化道疾病的早癌筛查、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领域未来的发展及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领域热点问题接受了医学论坛网独家专访。
医学论坛网:王教授,消化道疾病的早癌筛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请问目前针对早癌筛查有什么主要的手段?我们消化科医生在早癌筛查方面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王雯医生:
消化道癌的早筛早诊早治,确实是一项非常重要、利国利民的工作。我们常说的消化道癌主要包括食管、胃和大肠癌。目前最重要的、最准确的早期消化道癌筛查手段是内镜。当然,因为我国内镜医生严重不足,而且一般民众也有些害怕内镜,所以一般可以先针对消化道癌的发病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如:是否为高发地区人群、年龄、性别、饮食习惯、是否有癌前病变或患癌的家族史等等(比如喜欢吃高盐、腌制食物、饮酒和胃癌显著相关,喜欢喝酒、吃红肉但吃蔬菜水果比较少和肠癌显著相关)。另外一些指标异常也是癌症发生的高危表现,如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的比例、血清胃泌素水平异常以及,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筛查指标。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风险评分。如果高危因素兼有这些检查指标出现了异常,他很有可能成为了“胃癌”发病的候补人选,就需要去做胃镜筛查。对于大肠的筛查也是类似流程,除了上面高危因素的问卷调查,还可以做粪便潜血检查、粪便早癌基因或血液中一些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发现高危患者,则应进行肠镜检查。不过目前肠癌的非内镜筛查准确性还不是特别高且价格不菲,所以对于高危人群,主要还是建议进行肠镜筛查。
对于我们消化科医生来说,第一要做的事情是做一些科普的工作,或者是推广普及的工作。因为我们要让所有的民众都了解消化道癌需要提前进行筛查,而不是等待出现症状了再来检查,这时候查出来的癌往往都是中晚期了。这种筛查的理念需要进行推广。要让大家知道,体检不只是彩超、胸片那么简单,还需要筛查消化道癌,尤其是刚才前面说的有高危因素的人。因此我们消化科医生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把这样的理念传播到民众当中。第二,对于消化科的医生来说,如果我们临床上遇见了有一些相关的高危因素的人或者出现症状的时候要比较积极推荐他去做上面提到的这些筛查,而不是经验性的给他吃点药了事。对一些高危的人还是要重视起来。第三就是消化内镜医生要提高业务水平。简而言之,是对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水平。因为有很多早期癌非常“隐蔽”,内镜下表现有时候不是特别明显,内镜医生假如不是很认真细致、没有发现早癌的意识,或者没有识别早癌的技能,即使看见了早癌,也把它当做了“路人甲”,以为就是一个普通的糜烂等,那很有可能早期消化道癌会被漏诊和误诊。只有提高了内镜找“早”癌的水平,早癌才会无处遁形。
王雯教授接受医学论坛网采访
医学论坛网:您是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可以说是消化内镜这方面的权威专家。前几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刚刚在上海结束。请问王教授,您是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领域未来的发展?
王雯医生:
人工智能(AI)现在在全世界各个领域都受到瞩目。它产生的成就已经覆盖到各个领域。在医学界或者细到我们消化内镜界,对于AI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甚至临床也开始应用这项技术了。将来AI技术在消化内镜领域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目前消化内镜应用AI技术比较多的也是对于消化道早癌的诊断方面。首先它可以在医生操作内镜的过程中,实时地、更准确地监测到一些微小的病灶。AI通过深度学习,能够判断出来这个病灶良性的可能性大还是恶性的可能性大。在你把微小病灶忽视过去的时候,它还可起到了一个提醒的作用。目前AI对于内镜下病灶性质、深度、范围的判断已经在临床实现了应用。其次,AI对内镜的质控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如一个医生在做胃镜或者肠镜的时候引入人工智能,可以监控你做内镜的时间。如果太快,会提醒你操作做的太快了,有可能会漏掉一些病灶。还可以实时监控是否胃肠的每一个部位都有看到,如果没有看到哪些部位,它就会在屏幕上来提醒。因此,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方面应该是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内镜医生能力不足的问题,或者对于基层医生内镜水平相对差的问题,又或者对于我们现在工作量太大,医生可能在操作的时候比较快,导致做的不够仔细的问题,AI技术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可以承担更多我们以前做不到的工作。因此我们也对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领域未来的发展有比较大的期待。
医学论坛网:反流性食管炎向来都被划归为消化系统中的“疑难杂症”。近几年,药物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例如“镁加铝”等。请问王教授,在临床上,哪些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药物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还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
王雯医生: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以及Barrett食管这三大类,它们大部分都需要药物治疗。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粘膜已经受到反流物的损伤,出现一些粘膜的破损糜烂、溃疡,比较严重,因此所有的反流性食管炎都需要药物治疗,一般疗程是八周。非糜烂性的胃食管反流病一般有明显的反流、烧心等症状,虽然食管没有出现内镜下可见的粘膜破损、糜烂等等的表现,但一般也是需要治疗症状的。当然,没有症状的、短段的、没有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至于药物治疗在反流性食管炎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流性食管炎现在随着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高脂饮食的增加、压力增大等因素。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了,于是需要治疗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还有一部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对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太好,甚至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了八周,还达不到愈合。这种情况还是有的。因此希望有更多更好的药物,不管是抑制胃酸方面、或者促进动力方面,又或者中和胃酸、改善症状方面,我们都期待有一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且口感好的药物。当然,也希望出现更多对胃酸反流之外的其他因素有效的药物,比如对非酸反流、碱反流、食管高敏感性等有效果的药物被更多应用到临床上。
王雯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主任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等杂志编委
文章不错?底部请随手点个“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