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疾病百科 > 疫情之下,肺遇而安肺癌诊疗答疑访谈录
疫情之下,肺遇而安肺癌诊疗答疑访谈录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抗“疫”战役在全国即将取得胜利,然而现在输入性疫情依旧严峻,因此,肺癌患者不应放松警惕。为了让肺癌患者及家属,在居家康复期间,所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指导。特邀全国顶级肺癌专家,针对肺癌诊疗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系列访谈。本系列访谈邀请的专家为:医院朱丹教授、医院吕冬青教授、医院张海波教授、浙江大医院单建贞教授、医院董晓荣教授、湖北文理学院易铁男教授,现将采访内容整理成集,供广大医生学习参考。
共性问题1:肺癌术后或化疗后的饮食、居家康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朱丹教授:肺癌患者不论术后抑或化疗后,身体相对虚弱,在居家康复时,应注意充分的休息。若化疗后胃肠道反应较为严重,则应注意合理膳食、少量多餐,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还应注意在居家康复期间,保持和医生的沟通。
吕冬青教授:同意朱教授意见,医院现已开通网上答疑系统,患者若在居家康复期间有疑问,可以通过该系统和医生进行沟通。若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并发症,可以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医院门诊就诊。
张海波教授:肺癌术后的患者,可以进行传统中医的运动治疗,例如:八段锦、太极等。
董晓荣教授:同意张海波教授意见。中医中药不论在肿瘤治疗的过去,现在抑或未来都非常重要。在如今,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中药亦在抗病毒、支持对症等治疗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共性问题2: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是否还能使用免疫药物治疗?晚期肺癌患者无法使用靶向和免疫治疗,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单建贞教授:目前在我国,免疫治疗主要的药物是PD-1和PD-L1抑制剂。根据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上的研究,若使用这类药物,病情出现进展后,不建议再继续使用。针对晚期肺癌患者,除了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还有化疗、抗血管生成、中药等治疗手段,患者可酌情使用。
易铁男教授:靶向药物一般为口服,相较化疗,毒副反应轻。因此,除非患者无相应的驱动基因突变,否则,晚期肺癌患者仍旧可以使用靶向药物。
朱丹教授:同意单建贞教授意见,若免疫治疗出现病情进展,不建议继续使用免疫治疗。对于不能使用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除了化疗、抗血管生成、中药等治疗手段,还可以尝试最佳支持治疗。
吕冬青教授:免疫治疗耐药是医学界现在及未来都会面临的问题,这是免疫治疗机制性问题,不是品牌性问题。因此,不要自作主张将国产更换为进口药物。PD-1和PD-L1相互切换尚缺乏强烈的循证医学证据。所以,若使用免疫治疗出现病情进展,可以将免疫治疗停用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该类药物。若晚期肺癌患者连口服的靶向药物都难以耐受,则说明病情严重,亦可以尝试局部的粒子植入或SBRT,以减轻局部症状。
董晓荣教授:针对晚期肺癌患者,若不能使用靶向和免疫,则可以通过化疗、抗血管生成、中药等,对全身症状予以控制,全身控制良好,则可以加入局部治疗。
共性问题3:混合型肺癌(腺癌、神经内分泌癌、大细胞癌)术后,应该依据小细胞肺癌方案抑或非小细胞肺癌方案化疗?
易铁男教授:患者的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分为主,因此,可以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方案化疗。
共性问题4:肺腺癌,LR、TM(继发)、EGFR、KRAS、TP53突变,服用奥希替尼联合卡博替尼后出现胸腔积液,胸腔灌注贝伐珠单抗后积液消退,检测出MET扩增,采用奥希替尼联合克唑替尼治疗,出现肝部新病灶,后续如何治疗?
单建贞教授:患者应该在每次治疗后进行病情评估,例如:检测出MET扩增,那么其扩增倍数为多少?若在足量、足周期的规范使用后,该联合方案不行,可以选用白蛋白紫杉醇等化疗药物进行治疗,抑或再次进行基因检测,观察是否出现新突变。
共性问题5:右下肺腺癌术后,LR突变,首次复查出现左下肺结节影(直径约9mm),边缘见短毛刺影,那么,左下肺结节应该如何治疗?
张海波教授:由于患者结节现在相对较小,所以可暂时进行观察,3个月后进行胸部CT复查。
共性问题6:肺鳞癌T4N3M0,PD-L1表达为70%,TP53和RB1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对化疗的敏感性如何?
吕冬青教授:化疗的敏感性主要与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相关,而与基因突变无关。由于这两种基因突变在小细胞肺癌中多见,因此,患者若治疗后病情进展,可以再次进行病理检测,观察是否存在小细胞肺癌的转变。针对患者分期为Ⅲ期,可以进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后续以免疫治疗维持。
共性问题7:肺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后,使用第二代EGFRTKI+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出现发热、胃部不适,体重下降明显。治疗结束后,头颅MRI较前比无明显变化,如何处理?
朱丹教授:根据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疗效评估,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应该不是肿瘤进展所致,考虑为治疗所致的副反应。现在,患者应该针对肺部及肺外病灶进行全面评估,若为进展,则可以考虑三代TKI类或针对其他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
共性问题8:肺腺癌,进行放化疗后出现脑、肺和肝部的多发转移,随后,二线进行伊立替康联合PD-1治疗,治疗后出现腹泻、拒食、乏力等症状,是否可以去掉化疗,仅使用PD-1单药治疗?
易铁男教授:肺腺癌患者二线伊立替康联合PD-1治疗,出现腹泻,考虑为伊立替康副反应,可以予以对症处理。现在尚无二线单药使用PD-1治疗的证据。若患者不能耐受伊立替康,则可以采用VP16联合PD-1治疗。
共性问题9:肺低分化鳞癌ⅢA,化疗4周期,序贯免疫治疗5次,完成30次放疗后出现胸痛,尤其是吞咽时胸部中央疼痛厉害,难以吞咽,应该如何处理?
吕冬青教授:患者的疼痛考虑为放射性的食道炎,可以使用小剂量的激素治疗。后续治疗可以考虑免疫治疗进行维持治疗。
共性问题10:双肺浸润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化疗及服用第一代EGFRTKI治疗后,出现无痰干咳及鼻腔黏膜多次出血,如何处理?
董晓荣教授: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复查,将此次复查结果与治疗前及疗效最佳时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病灶控制情况。若出现耐药,则需要再次穿刺活检及基因检测,观察是否出现新靶点抑或能否更换三代药物进行治疗,都不可行的情况下,选择免疫治疗、免疫联合化疗或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患者现在所出现的症状,都与服用TKI类药物所致黏膜毒性相似,在处理上参照TKI类药物黏膜毒性及皮肤反应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J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欢迎广大肿瘤专科医生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