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疾病百科 > 学习分享浅表性胃炎是怎么形成的
学习分享浅表性胃炎是怎么形成的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
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平均每天有近1.2万人被确诊患癌,其中食管、胃、结肠癌占近40%。
而从全球看,近一半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胃炎的分类
慢性胃炎的三个类型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
本篇主要分享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浅表性胃炎。
镜下慢性浅表性胃炎表现:内镜下可见粘膜红斑、出血点、粘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
当伴有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时,描述为: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粘膜内出血等。
胃镜检查人群中,60%以上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为什么我国胃病人群这么多?
这跟我们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形成
日生活中,我们每天需要进食,胃会受到机械性、化学性刺激。
如:饮食(长期或大量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饮食过冷或过热、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幽门螺杆菌、药物等等。
这些本身就会增加胃黏膜受损风险。
而我国饮食偏好煮熟后食用,且偏好“趁热吃”“趁热喝”,更是进一步损伤胃黏膜。
进食过热食物对于胃肠道而言,就好比热水烫到我们手脚。热烫损伤之后,手脚皮肤会发红发烫,严重者会起泡疼痛,需要好几天才能康复。
且结合上一篇《#学习分享97#秋冬为啥皮肤更干?》,我们知道:
人体粘膜上有一种称之为TRPV1的受体.这是一种蛋白质,属于神经系统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除了可被辣椒素激活外还可被高温(43℃)、低pH值及其他内源性物质(花生四烯酸,辣椒素)激活,参与机体疼痛感觉的发生和传导。
当温度43℃,TRPV1通道打开后产生痛感,导致皮肤的热应激性损伤,皮肤屏障损坏,皮肤发红,刺痛与灼烧感。
当我们进食过热的食物(尤其是热汤)及辛辣食物,胃部的柱状上皮细胞就会受到损伤。
但由于内脏神经传导不像皮肤那样敏感,人们吃了过热的食物不能及时察觉到内脏的红肿热痛,甚至有些人会觉得吃了暖暖的很舒服。
长期食用滚烫过热的食物,会多次烫伤食道和胃,胃镜下显示黏膜表面发红、充血,甚至有出血、渗出,这样的情况会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如何发展为肿瘤?
胃部细胞受损后,身体会自我修复。
胃黏膜细胞修复的两个条件:
稳定的内环境(按时合理饮食作息)
充足的细胞修复原材料(维生素A和锌)
受损细胞恢复过程中,如果反反复复受到创伤,就像一边往水桶倒水,一边用刀子划破水桶一样,易坏难修,得不偿失。
很多人会问,得了胃炎之后我就注意饮食了,为什么胃病还不好?
其实原理很简单。
内环境稳定之后,如果缺乏细胞修复的原材料,只能停止继续创伤,并不能康复。
就像破损的水桶,不继续破坏了,也继续往里面倒水了,但破损的洞里还是会流失水。
而胃里面流失的是我们身体需要的食物营养,长此以往,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胃病发作更加频繁。
如果黏膜不断被烫伤、出血,环境不稳定,同时胃的主人又没有及时补充修复的原料(尤其是维生素A和锌),DNA的片段就会慢慢出现残缺,从而不断复制错误的细胞。
错误的细胞越堆越多,就形成我们在临床上常说的“化生”,化生进一步发展,就成为肿瘤。
部分参考资料: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上海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医院肿瘤科,林柳兵、阙任烨、沈艳婷、苏凯奇、陶智会、李勇——《陕西中医》,年第08期,第-页;
《你是你吃出来的》,医院营养科,夏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年9月第一版;
《药膳调理慢性浅表性胃炎》,孟群——《现代养生》,年第17期,第11-12页;
《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研究》,医院消化内科,刘贵臣——《中国科学美容》,年第10期,第-页;
#学习分享38#胃的结构及功能
#学习分享96#喝水都肥!?你有没有过量摄入食品甜味剂?
星爷医学笔记觉得内容不错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