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疾病百科 > 中医辨证论治胃痛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中医辨证论治胃痛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北京荨麻疹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414/8846512.html
朱XX男44岁病案号22XXXX电话XXXXX
初诊:21-1-7
胃脘不适年余,时胀,时隐痛,口干,口苦,纳少,当地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目前口服胃必治,7/1浙一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牙龈出血,寐尚安,二便可,舌红苔薄腻脉弦细,肝胃不和证
梅花
6
g
7
厚朴花
10
g
7
茵陈
15
g
7
醋香附
10
g
7
麸炒白术
15
g
7
麸枳壳
15
g
7
川楝子
6
g
7
醋延胡索
15
g
7
麸白芍
15
g
7
当归
15
g
7
麦冬
10
g
7
北沙参
10
g
7
牛膝
10
g
7
焦六神曲
15
g
7
炒麦芽
30
g
7
炒鸡内金
10
g
7
炙甘草
10
g
7
炒扁豆花
10
g
7
山药
30
g
7
佛手花
10
g
7
二诊:21-1-14
胃脘不适年余,时胀,时隐痛,口干,口苦,纳少,当地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目前口服胃必治,7/1浙一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药后胃胀、痛未作,时牙龈出血未发,寐尚安,二便可,舌红苔薄腻脉弦细,肝胃不和证
梅花
6
g
7
厚朴花
10
g
7
茵陈
15
g
7
醋香附
10
g
7
麸炒白术
15
g
7
麸枳壳
15
g
7
川楝子
6
g
7
醋延胡索
15
g
7
麸白芍
15
g
7
当归
15
g
7
麦冬
10
g
7
北沙参
10
g
7
蒲公英
15
g
7
焦六神曲
15
g
7
炒麦芽
30
g
7
炒鸡内金
10
g
7
炙甘草
10
g
7
炒扁豆花
10
g
7
山药
30
g
7
佛手花
10
g
7
三诊:21-1-21
胃脘不适年余,时胀,时隐痛,口干,口苦,纳可,当地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目前口服胃必治,7/1浙一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4/1病理:粘膜慢性轻度浅表性炎,HP(—),药后胃胀、痛未作,口干口苦渐除,时牙龈出血未发,寐尚安,二便可,舌红苔薄脉弦细,肝胃不和证
梅花
6
g
14
厚朴花
10
g
14
茵陈
15
g
14
醋香附
10
g
14
麸炒白术
15
g
14
麸枳壳
15
g
14
川楝子
6
g
14
醋延胡索
10
g
14
麸白芍
15
g
14
当归
15
g
14
麦冬
10
g
14
北沙参
10
g
14
蒲公英
15
g
14
焦六神曲
15
g
14
炒麦芽
30
g
14
地骨皮
10
g
14
炙甘草
10
g
14
炒扁豆花
10
g
14
山药
30
g
14
佛手花
10
g
14
按语:
患者胃胀、痛不适年余,当地治疗未果,不免心生焦虑,至浙一消化科检查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来院诊治,究其因,概气机不畅,胃络失和,日久伤阴;阴虚内热丛生,而致口干、口苦;虚火上炎,牙龈时而出血;运化失常,饮食欠佳,舌苔薄腻。
脾胃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东恒创脾胃之先河,叶桂扩充了清养胃阴之法,常用轻剂调拨气机。近代国家级名老中医魏长春,宗轻可去实之法,亦经常选用花类等轻灵之品,用于调治中运失司、肝胃失和等慢性疾病。对于久病中虚气行不畅,而当补益固本者,亦宜佐以开郁行气之品以取效。
余在该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魏老自创之五花芍甘汤之义,疏肝理气、芳香醒胃;金铃子散柔肝止痛;沙参麦冬养阴;枳术消补;山药、神曲、麦芽、鸡金健脾消食助运;诸药合,使调和脏腑、清轻宣化、升清化浊。一诊后胃胀、痛未作,口干苦好转;二诊酌加蒲公英清热;三诊,患者告知病理:粘膜慢性轻度浅表性炎,HP(—),胀、痛一直未作,余症皆平,纳可,情绪亦喜,故守方予以巩固疗效。嘱其饮食有节(规律、节制)、寒温有度、平衡膳食、愉悦的心情自然必不可少...以观后效
声明:本病案属实例,为保护个人隐私与权益,隐藏关于个人信息资料。仅作为中医临床案例,对疾病的辨证论治。纯为个人见解,有意可留言!患者需在临床医生辨证后治疗,不可私自尝试!
关于作者:
吕永镇:就职于杭州方回春堂中医门诊部。从事中医男科、内科、儿科,注重中医“治未病”理念,结合现代医学应用技术,致力于人体健康的维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