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疾病百科 > 真相幽门螺杆菌传染吗会导致胃癌吗
真相幽门螺杆菌传染吗会导致胃癌吗
很多人对幽门螺杆菌并不陌生,也知道胃病与它的存在息息相关,那么它在胃病甚至胃癌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呢?小编就此采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镜室主任吕宜光。
“它”很聪明
吕宜光主任介绍,幽门螺杆菌很聪明,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寄生在粘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而得以生存。此外,口腔也是幽门螺杆菌的一个重要聚积地。但是,聪明的幽门螺杆菌也不是什么疾病都去“惹”,因它造成的胃部疾病主要有四种:
*最常见的是慢性活动性胃炎。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90%以上。
*胃粘膜相关组织的淋巴瘤(MALT)。
*胃癌。
“它”这样传播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相传或粪口传播。吕宜光主任说,婴儿在4到8个月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中国家长喜欢将食物咬断嚼碎后再喂孩子,或者在喂食时先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在喂奶前先吸奶嘴喝一两口,进餐时和孩子合吃一份餐、亲吻孩子嘴巴等,其实这些行为都可能将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传给孩子,而且婴幼儿一旦感染极少会自然消失。因此,父母若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感染的机会也会相对增加。
怎样拦截“它”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从饮食入手。父母一定要注意喂孩子时候尽量分开餐具,更不要用嘴喂食;饭前便后洗手;进食生冷食品要讲卫生;集体用餐时最好使用公筷或分餐;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暂时采取分餐、用公筷措施,直至完全治愈。此外,一些从事暴露性职业的人群,譬如胃肠镜的工作人员也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吕宜光主任建议广大患者,一定要到医疗条件尤其是消毒条件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胃肠镜的检查。
“它”能引发胃癌吗
吕宜光主任表示,并不是说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患胃癌,幽门螺杆菌仅是胃癌的致病因素之一。对于幽门螺杆菌,要重视,但不需要过分的恐慌。首先,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不是人人都会出现疾病的。中国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但是这其中有80%的人一生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而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一生中也只有10%-20%的人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而只有不到5%的人容易发展成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之所以会出现即便感染也不发病,或者发病也会各不相同,是因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种类亚型、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客观环境不同,因而最终出现的病情也不同。
怎样揪出“它”
吕主任说,检查方法大致分两种:内镜检查和非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就是做胃镜的时候取一些黏膜组织做细菌的培养检查,用尿素酶法检测后做出诊断,此外还可以在胃镜下取病理学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非内镜检查包括检查血中的抗体或尿中的抗体和呼气试验,其中抽血化验只能检测患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并不能检测出是否为现症感染。
杀不杀“它”看情况
吕宜光主任说,查出了感染幽门螺杆菌,也不用“见了就杀”。如果胃镜下黏膜完全正常,说明人与细菌能和平共处,可以不除菌。但是下列人群需要及时除菌:
*慢性活动性胃炎伴有糜烂、明显消化不良的患者;
*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
*胃粘膜相关组织的淋巴瘤(MALT)患者;
*早期胃癌做了肿瘤局部切除术后的患者;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患者。
治疗幽门螺杆医院采用标准的治疗方案,不要轻易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更不要只单用一种抗菌素治疗,当其产生了耐药性后反而更不容易杀灭。吕宜光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室主任,主任医师。擅长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及各种内镜下“微创手术”,对胃肠镜下发现早癌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中西药物佐以饮食疗法、心理疗法及生活调理等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腹泻、便秘、脂肪肝等疾病。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白癫风医院白癫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