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疾病百科 > 成人食管嵌顿枣核的胃镜诊疗

成人食管嵌顿枣核的胃镜诊疗



本文原载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32(12)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枣类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一员。但在进食时,因各种原因将枣核误食入消化道的事件屡见不鲜。由于枣核细长、坚硬、两端尖利,极易嵌顿于消化道,无法自行排出,造成黏膜损伤,如不及时取出,可能形成局部感染、穿孔、大出血、纵隔炎、梗阻等,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内窥镜中心近几年应用胃镜成功诊疗了多例食管嵌顿枣核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年1月至年12月,因误食枣核于我院内窥镜中心行急诊胃镜诊疗者67例。男24例、女43例,男女比为1.79∶1;年龄28~90岁,平均(63.1±12.5)岁,其中30岁以下者1例,31~40岁者2例,41~50岁者6例,51~60岁者24例,61~70岁者9例,71~80岁者19例,81岁以上者6例;病程3h~9d,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疼痛、哽噎感、胸骨后疼痛、呕血等;合并精神疾病1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6例,心律失常8例,慢性肺病3例,脑血管疾病4例,肿瘤术后5例。

2.使用器材:

OlympusEVISLuceraCVSL内镜主机,G1F-型及G1F-型电子内镜,异物钳;COOK-ASJ-1圈套器;南京微创网篮,金属夹;尚高XT-DL--40透明帽等。

3.术前准备:

术前充分评估,详细了解患者基本状况、并存疾病、是否存在内镜诊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了解吞服枣核的时间、大小、种类、数量等情况,完善相关检查并行颈胸部放射线或CT检查进一步了解枣核嵌顿的位置、方向、形态、大小、与局部组织的关系、是否穿透食管壁、是否损伤周围大血管等情况。在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拟行胃镜诊疗。

4.操作方法:

术前行咽部丁卡因局部麻醉,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者可在丙泊酚(1~2mg/kg)静脉麻醉下进行。术中患者取左侧卧位,口腔开始进镜时即给予适当注气,充分显露咽部结构的情况下进行胃镜检查,尤其在下咽部近食管入口处更应仔细观察,必要时认真清理存留食物、血液,保持视野的清晰,避免漏诊及发生误损伤。发现嵌顿的枣核时,应认真观察其嵌顿的部位、与管腔及局部黏膜的关系、枣核的两端是否均刺入食管壁、胃镜能否通过、局部是否存留食物和血液及是否需要清理等情况。若枣核一端刺入食管壁,可应用异物钳钳夹住未刺入食管壁端的枣核,轻柔缓慢的操作,边慢慢使其脱离刺入的食管壁,边观察局部组织损伤情况,使枣核的长轴与食管腔纵轴一致,随胃镜取出,若枣核落入食管腔内可应用网篮、圈套器沿食管的纵轴取出。若枣核两端均刺入食管管壁,首先应观察枣核刺入的位置、深度、周围组织情况,判断取出的可能性、是否适合胃镜下安全取出及最适合应用的器械等,在确认可以经胃镜取出后,保持视野清楚的前提下,应用异物钳钳夹住刺入食管壁较浅一端的枣核,同时充气扩张食管腔,向肛侧轻柔移动,避免强行用力、粗暴操作,缓慢将其从食管壁脱出,使其长轴与食管腔长轴平行,再应用圈套器、网篮将枣核取出体外。取出枣核时应避免强硬操作,推荐在胃镜前端安装透明帽进行内镜操作,可以更好地暴露视野,充分观察嵌顿的枣核与周围黏膜的关系,透明帽的支撑作用还可以为异物钳钳取枣核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且取出枣核时还可以发挥外套管的保护作用,减少取出过程中对组织黏膜的再次损伤。

5.术后处理:

枣核取出后,再次进镜检查黏膜损伤情况。如存在轻度黏膜损伤、少量出血,予口服黏膜保护剂、制酸剂等对症治疗。对于局部组织损伤严重,不除外透壁性瘘道、穿孔者,同时应用金属夹缝合治疗,并放置胃管,追加CT检查了解有无消化道穿孔表现。术后禁食水,予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抑酸剂等综合治疗,并观察有无发热、呼吸困难、胸痛、出血、皮下气肿,及胸部体征等,必要时及时复查CT、胃镜。术后予1~2周随访。

二、结果

本组枣核嵌顿位于食管入口45例、食管上段13例、食管中段9例。(1)66例经胃镜安全取出异物,成功率为98.5%,取出的枣核长度在2.5~3.9cm,取出过程中均未出现新的黏膜损伤及并发症,术后未见感染、穿孔病例,随访1~2周均无不适症状。其中,11例枣核嵌顿处黏膜损伤严重,已形成透壁性损伤或瘘道,胃镜下应用多枚金属夹缝合夹闭成功,术毕留置胃管,CT检查未见消化道穿孔。(2)余1例患有精神疾病多年,来我院就诊时枣核已嵌顿于食管中段距门齿25cm处附近7d,曾于外院行胃镜下异物取出但未能成功,来院时胃镜下见枣核两端嵌顿较深,食管局部黏膜糜烂并形成溃疡,可见脓性分泌物,考虑穿透食管壁、损伤食管壁外大血管的可能性较大,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转外科手术治疗。

讨论

食管易发生异物嵌顿首先与其解剖结构有关,食管是消化管各部中最狭窄的部分,有3个生理性狭窄,这种解剖结构决定了食管入口处较其他部位更容易形成异物嵌顿、滞留;另外,亦可能于患者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精神状态及并存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本组资料显示:发生食管异物嵌顿的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而年龄分布中51岁以上患者最多(86.6%,58/67),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咀嚼功能减弱,口咽部反射敏感程度降低,食管口松弛、机体反应能力下降等因素,增加了枣核嵌顿食管的概率。

枣核嵌顿后就诊时间越短发生局部损伤的程度越小,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越低[1]。美国消化道异物处理指南指出,停留在食管内的尖锐异物应当急诊治疗[2]。因此,枣核嵌顿于食管一经确诊,越早取出越好。本中心曾总结报道了上消化道常见异物、小儿异物、十二指肠嵌顿性异物等内镜治疗技巧[3,4,5,6],此次总结了食管嵌顿枣核的取出,笔者认为应首先充分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伴随疾病,是否存在禁忌证、能否耐受检查治疗、需采取的麻醉方式、枣核嵌顿时间等情况,治疗前应行放射线检查明确枣核可能嵌顿的部位、方向、大小、深度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尤其是与大血管的关系。对于可以良好配合的青壮年患者,应用咽部黏膜表面麻醉即可在胃镜下取出食管嵌顿的枣核;但对于体弱多病、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不能配合的精神疾病患者,可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进行,静脉复合麻醉可避免患者紧张,使咽部、食管的肌肉松弛,依从性明显提高,有利于内镜医师从容观察、操作,安全顺利取出枣核,减少副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食管壁较薄且无浆膜层,枣核嵌顿后容易穿透食管壁,尤其是嵌顿时间比较长的患者。对于嵌顿处食管黏膜损伤较重的患者,可在取出枣核后应用金属夹行创面缝合,可有效闭合创面、瘘口,同时置入胃管治疗,并进行内科抗感染等系统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均可有效避免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本组有11例枣核嵌顿处黏膜损伤严重,已形成透壁性损伤或瘘道,经此项治疗措施,均顺利恢复,随访2周愈合良好。

由于食管第二狭窄处特殊的解剖关系,在取出嵌顿于此处的枣核时,应注意观察其是否已损伤主动脉,形成食管主动脉瘘,操作中应更加小心谨慎、细致稳妥,尽可能减少局部损伤,避免因取出嵌顿枣核而出现的致命性出血的风险。本组有1例患有多年的精神疾病,枣核嵌顿于食管第二狭窄处长达7d,已穿透食管壁,损伤食管壁外大血管的可能性较大,考虑胃镜下治疗风险极大因而转外科手术治疗。

另外,有文献报道食管嵌顿枣核取出操作时,以镜身取45度角度轻抵枣核刺入管壁一端及其上方食管壁,可以使管壁向外移动的同时推送枣核一端下移、脱出管壁,从而可以减轻/避免异物钳钳夹时强行牵拉、推送枣核造成管壁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及异物穿孔的风险,同时因为操作简单,只需要有胃镜即可完成枣核嵌顿的解除,医院的操作[7]。

总之,只要胃镜医师严格掌握适应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操作,嵌顿于食管的枣核绝大部分可经胃镜应用不同器械安全取出,因其可操作性强、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目前仍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略)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egh.com/jbbk/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