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食道炎预防 > 反流性食管炎喝中药行吗

反流性食管炎喝中药行吗



第次推送

全文共计字

阅读需要7分钟

期盼也就的雨水终于下了,虽然不大,但仍可以安慰人心。刚要写今天的内容,突然摸到脸上有一些起痘的迹象,可能是最近没有休息好,昨天又吃了一顿火锅的原因吧,默默的把战痘茶拿出来一包泡上,不能让好不容易光滑的脸被痘痘毁了。

虽然这一小段是“废话”但我还是想说,因为那是我的感受。就像刚才喝水突然呛到了,嗓子异常的难受,这让我决定这篇文章选题定位是‘反流性食管炎’。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在治疗上大多是开一些抑制胃酸、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的药,但这样也只是控制病情,对于治愈来说并没有达到。而今天推荐的方法,或许就是你摆脱反流性食管炎的出路,中药的能力总会那么让你出其不意,接下来让我们慢慢看看吧。

笔者

医院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是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样疼痛,咽下困难,胃食管反流为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胸痛”、“噎嗝”、“嘈杂”、“反胃”等病范畴。笔者运用启膈散与栀子豉汤合方化裁治疗该病,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4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2月~5年。

所有病例均符合如下标准:表现为与体位有关的烧灼样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或偶有首发不明的夜间发作性呛咳、喘息、甚至窒息者。内窥镜可见食管黏膜发红、糜烂、充血、水肿等,或同时活检证实。排除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消化性溃疡等其他脏器疾患。

2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栀子10g、豆豉10g、郁金15g、沙参15g、丹参15g、浙贝母10g、菏叶蒂、砂仁68g、茯苓15g。

随证加减:

泛酸者,加吴茱萸6g、黄连6g;

胸闷者,加瓜蒌15g、枳壳10g;

嗳气者,加旋覆花10g;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g。

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毫升,早晚分服,4周1疗程。

3疔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内窥镜或组织学检查炎症等消失;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内窥镜检查炎症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内窥镜检查炎症无明显好转。

3.2治疗结果:经4周治疗,痊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4讨论

中医学中无食管炎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胃脘痛”、“胸痛”、“噎嗝”、“反胃”、“嘈杂”等病范畴。胃为水谷之海,与脾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共司受纳、消化、运转和输布功能。脾胃运化功能又与肝之疏泄关系密切,肝失疏泄,横逆克脾犯胃,胃气上逆,泛于食道,致气机阻滞可发生胸骨后疼痛、呕吐、泛酸,嘈杂等症。肝气久郁既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气郁生痰,痰气交阻,湿热蕴结,日久则胃阴被耗,食道涩滞,深入血分伤及络脉,又可出现痰瘀交阻。可见本病之病机在于脾胃气阴亏虚为本,痰热瘀血交阻为标。治疗当采用益气养阴、清热化痰、养血祛瘀之法。启膈散出自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噎嗝》,全方由沙参、丹参、茯苓、浙贝、郁金、砂仁壳、菏叶蒂,杵头糠8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噎嗝、气结津枯、咽下哽噎、疼痛、呕吐等症。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热扰胸膈证。

此两方化裁,沙参养胃益气润燥而不滋膩;茯苓、砂仁、菏叶蒂和胃醒脾化湿调中而栀子、豆豉、丹参、郁金、浙贝母活血清热、解郁化痰;全方配伍使热痰解、淤血去、气阴足,诸证消解!

中午宝国老师开直播,有小礼物!

反流性食管炎简单来说就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到食管引起的炎症反应。而反流上的内容物,如胃酸会刺激食道,所以患者会有烧心感、内窥镜会发现食管粘膜出现发红、糜烂、充血、水肿等。

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表现可以大致分为几个:

1.烧心: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一般烧心会出现在饭后一小时左右,如果吃的太饱、或身体向前弯、侧位等胃部受到挤压时,症状会加重。

2.反胃:反酸或伴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随着症状加重,还可能出现边说边反酸。

3.吞咽困难:当炎症引食道狭窄或痉挛时,就会引起吞咽困难或疼痛的表现。

4.胸痛:疼痛部位在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

5.消化道外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咳嗽、哮喘,口腔溃疡或咽喉炎(反流刺激的),一般会随着反流性食管炎好转而症状减轻。

当出现上述医院诊断,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今天的方药治疗。

都说防重于治,所以如果想远离反流性食管炎,那就少吃高油脂和刺激的食物、饭后不能立刻平躺或睡觉、暴饮暴食、紧身衣或塑形衣、肥胖。如果想知道为什么那就看看以前的文章。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那就记得给我们留言。小编每天都在这里和大家相遇,期待你的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egh.com/sdyyf/10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