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食道炎预防 > 反流性食管炎该如何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该如何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趋于年轻化
每个人都出现过酸性胃液反流的经验。只是,绝大多数人属于偶尔出现。如果经常出现,甚至引起不适症状及食管的炎症变化,才算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最典型的表现是烧心、胃食管反流和吞咽困难。
现代人生活不易。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饮食习惯西化,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年轻人发病数越来越高。病情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烧心反流,甚至不能平卧,严重影响夜间睡眠;或者出现进食困难,消瘦,导致营养不良;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明显的焦虑甚至抑郁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
就反流性食管炎而言,确诊后主要经消化内科进行药物治疗。会用到的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奥克、艾索拉唑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达喜、硫糖铝等),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吗丁啉、西沙比利等)。此外,还要结合调节饮食。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治疗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1、烧心和反酸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患者仍然无法平卧,胃内容物反流的症状不缓解;2、烧心和反流的症状有过一段时间的缓解,但药效越来越差;3、胸痛、打嗝、口臭等症状不缓解;4、症状反复发作,停用药物后症状立即出现,或者因为长期服药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被迫停止药物治疗。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患者身心备受折磨。
吃药不管用的“反流性食管炎”该怎么办?
内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治标不治本”。这和疾病产生原因,以及生理结构改变,有密切关系。
首先要找到“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
第一,抗反流屏障“被推倒”
患病后,人的食道下段括约肌薄弱,即抗返流屏障功能减退;食道下段蠕动功能减退,清除反流物的功能降低;胃排空功能障碍,使胃腔压力升高促进反流。可见有没有抗反流屏障,对疾病治疗至关重要。
所有的药物治疗都是用于降低胃酸分泌,降低酸度的,但无助于恢复反流屏障。也就是说,药物治疗后,反流的现象仍然存在,只是不那么酸了,一定程度减轻了对食道的刺激。
第二,食管裂孔疝和食道下段括约肌严重的功能障碍
食管裂孔疝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一个常见原因。由于食管穿过膈肌的孔洞(食管裂孔)明显扩大,食道向胸腔上移,严重地削弱了食道括约肌的阀门功能,不能控制胃酸逆向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管裂孔疝会越来越大,食道缩短会加剧,进一步加重反流症状。而食道下段括约肌是直接的抗反流屏障,就像胃与食管之间的一道单向阀门,一旦破坏,药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国外资料表明,食管裂孔疝与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破坏是“一丘之貉”,二者常同时存在,与严重的反流症状、巴雷特食管以及癌变密切相关。
面对抗反流屏障出问题、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该怎么办?下期详解。
下期预告:由食管裂孔疝造成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应对措施
注:本文图片均摘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
不可替代专业医师诊断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