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食道炎预防 > 什么样的胃息肉需要住院治疗
什么样的胃息肉需要住院治疗
医院做胃镜检查发现了胃息肉,但医生说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就行。
而同单位的老李,同样的发现了胃息肉,但医生却说必须住院内镜下切除治疗,要不有癌变的风险。
都是胃息肉,怎么受到待遇如此不同,息肉也分三六九等吗?
下面给大家讲讲关于胃息肉一定要知道的一些知识。
胃息肉及其症状
胃息肉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数胃息肉患者无症状,很多人长了胃息肉根本不知道,有合并症(例如胃炎、胆汁反流等)时才会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如果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可以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胃息肉先取病理
为何先取病理,而不直接术中切除呢?
胃镜检查中发现胃息肉,医生往往会先进行病理取材进一步明确诊断,必要时再择期治疗。胃息肉确实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但风险有大有小,不可一概而论,通常绝大部分是良性的,可以和你相伴终生。对于较为常见的胃底腺或增生性、炎性的息肉,直径小于1.0cm的,因癌变风险极低,一般建议随诊观察;大于1.0cm的,因糜烂出血、癌变的风险有所增加,建议内镜下予以切除;对于腺瘤性的胃息肉,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一经发现,不论大小,格杀勿论,并要定期复查。
胃息肉如何切除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一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目前主要使用的内镜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氩离子凝固术、圈套器圈套切除等,对于较大的息肉可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剥离术(ESD)切除,而对于内镜下无法保证切除彻底,或者已经发生浸润性恶变者需外科手术切除。
胃息肉的预防
胃息肉发作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遗传、胃黏膜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不恰当地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喝酒、高脂低纤维饮食)等。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戒烟戒酒、规律饮食,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式预防胃息肉的发生。预防的同时也应定期行胃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下面有请我们的专家~~~
孙思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医院副院长,内镜诊治中心主任,SCI期刊“EndoscopicUltrasound”的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年致力于内镜微创诊治技术,特别是多项EUS介入技术的研究处国际领先水平,率先在国内外建立了一整套以内镜超声为中心的全新微创诊疗体系。
王晟,副教授,消化内镜治疗病房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委员等。
郭瑾陶,副教授,消化内镜治疗病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SCI期刊“EndoscopicUltrasound”的编辑等。
来源:内镜诊治中心冯琳琳
编辑:宣传工作部董玲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