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食道炎预防 > 可怕数月内瘤子从花生米长到橘子大幸运
可怕数月内瘤子从花生米长到橘子大幸运
北京手足癣正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423.html
哈哈
医院最新动态
普及健康科普知识
白
1
良性肿瘤就可以置若罔闻?当然不对
今天我们要说的食管平滑肌瘤
虽然是食管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和瘤体的不断增大
许多患者感觉吞咽食物有梗阻感时
就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专家告诉我们,及时手术治疗对于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年前,家住南京江宁的邓先生在吃饭时感觉有些“咽不下去”,一开始还没有引起重视,还以为是食物太干了,喝点水顺溜顺溜就好了。结果一周内,这样“梗阻”的情况出现了几次,邓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胃镜检查。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距门齿约30公分处有一个1.8*1.8厘米的粘膜下隆起,考虑食管平滑肌瘤可能。
看了结果考虑是良性肿瘤,邓先生也就没当回事儿,心中原本悬着的一颗心似乎也放了下来,尽管医生叮嘱他还是要定期检查,并密切观察,但邓先生认为自己没事儿就没有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可是几个月过去后,吞咽梗阻的情况不仅频发,而且似乎还加重了,就连喝稀饭、喝汤之类都能感觉到很明显的梗咽感,邓先生才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赶紧在家人的陪伴医院(南京医院)消化内镜科就诊。
▲邓先生巨大瘤体占据食道
医院消化内镜科主任范志宁教授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为患者进行了仔细的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发现:邓先生的瘤体直径已经增大至5公分左右,形如一个小橘子,且这个瘤子已经严重压迫食管腔,邓先生的进食困难、吞咽梗阻的原因一下子找到了!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认患者瘤体为平滑肌瘤。
范志宁教授告诉仁医君,在传统治疗上,开胸或开腹肿瘤摘除术曾被认为是治疗食管平滑肌最适宜的方式。但传统治疗往往存在一些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随着内镜技术和微创治疗手段的迅猛发展,治疗手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创手术就以其带来的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更好的肺复张及更少的肺部并发症、较轻微的伤口疼痛感和术后不适感、良好的外观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成为食管平滑肌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范志宁教授、吴卫兵副主任医师手术中
专家谈谈微创手术
范志宁表示,微创手术方式包括胸腔镜下切除及电子内镜下切除。电子内镜下切除对于起源于肌层的平滑肌瘤病例中,由于肿瘤位置深,而食管壁较薄,周围脏器较多且临近大血管,若造成周围脏器及大血管损伤,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种方式适用于切除局限在黏膜下层的病变。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项新型内镜技术,并且已被证实对摘除起源于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是安全有效的。但是对于直径大于35毫米的病变,这种方法仍然存在技术挑战,还需要手术团队不断磨合和密切合作。
▲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STER)分离瘤体
对于胸腔镜治疗,虽然相比于传统手术具有微创的优势,但是巨大的瘤体在分离过程中对食管肌层损伤也较大,极易损伤食管粘膜,术后缝合存在巨大的困难,术后容易形成瘘或食管狭窄;食管平滑肌瘤好发于食管中下段,如果病变延伸至贲门及贲门下,甚至需要切除贲门。一方面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术后患者存在严重的反流,生活质量将大大折扣。一位来自海南的患者因食管及贲门周围平滑肌瘤行贲门切除术,术后存在严重的反流、胃瘫,两年内无法平卧睡觉,十分痛苦,曾多次向范志宁教授寻求解决办法。
患者求助
▲一位来自海南的患者因贲门切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事不宜迟!范志宁教授和胸外科吴卫兵副主任医师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决定充分利用胸腔镜和内窥镜的优势,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出发,为患者进行内镜及胸腔镜双镜联合术行瘤体切除。
▲双镜联合剥出瘤体并经胸腔取出
经过手术团队精心操作,患者恢复良好,一周后恢复流质饮食,直到目前都没有任何不适及并发症。谈及此次手术,范志宁教授介绍,此次手术充分将消化内镜及胸腔镜微创治疗的优势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于延伸至贲门及贲门下的平滑肌瘤患者,避免了腹腔镜的使用,同时保持了食管粘膜的完整性又尽可能的减少了对食管肌层的损伤,完美的保持的食管粘膜及食管、贲门结构的完整性,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势。
范志宁教授指出:随着内科发展外科化、外科发展微创化,消化内镜及胸腔镜或者是腹腔镜联合手术是未来微创治疗发展的一个趋势,医院已率先开展此类技术,已成功开展巨大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4例,最大一例患者瘤体长达13公分,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术后随访,迄今为止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及不适。
延伸阅读
▲范志宁教授授课中
8月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培训学院推出的消化内镜空中大讲堂第37期医院,消化内镜科范志宁教授带领王翔主任医师、刘莉副主任医师、王敏副主任医师分别进行了专场授课,在线吸引了多人观看,四位专家的授课得到了李兆申院士的高度赞扬。范志宁教授表示:消化内镜科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将传统的外科治疗方式与内科治疗方法整合起来的新型学科。内外科应共同和谐发展,使许多患者从中受益。相信随着新技术的开发与使用,消化内镜会得到更大的发展,造福更多的消化病患者。“消化内镜空中大讲堂”结合最新网络技术,采用专家授课形式,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的广大内镜学员和医师从中受益。
更多报道,请看这里
精彩回顾
01胃“闹脾气”了?内镜下“一招”抚平伤痛!
02“小”内镜疏通支气管“大”问题
03混合现实(MR)技术来啦!手术室里上演“科幻大片”
责任编辑/周宁人
稿件来源/消化内镜科
排版/周宁人姜航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
医院官方平台(JSPHRYSC)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