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饮食调养 > 脾胃专家博士生导师郑红斌教授谈反流

脾胃专家博士生导师郑红斌教授谈反流



近年来,消化门诊中主诉为烧心、胃嘈、咽喉不适的病人日益增多,在这类主诉的病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患上了反流性食管炎,也就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所引起的食管粘膜发生的消化性炎症。本病多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食道与胃接连区高压带的抗反流功能失调,或由于食管酸清除作用及食管粘膜防御机制障碍不能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以致胃酸、胃蛋白酶、胆盐和胰酶等物质损伤了食道粘膜,引起炎症、糜烂、溃疡或狭窄所致,临床上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吞酸、吐酸、胸骨后烧灼不适感或灼痛,以及吞咽障碍等,部分病人用药后表现时好时坏,还有则与精神情绪关系密切,给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中医治疗本病具有悠久的历史,临床治疗效果也都不错。一般认为其病变发生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等所引起,饮食过饱及多食辛辣之品可直接伤及食管与胃,助热化火,化燥伤津,使食管失于濡养,而嗜食肥甘厚味则可助湿生热,湿热蕴结,痰结气阻,以致胃气不降而上逆;情志过激或忧郁使肝气过旺或肝气郁滞,可致肝木乘土犯胃,肝胃不和而失和降;脾胃虚弱或胃阴不足则可升降失司,脾不升清胃不降浊以致浊气上逆,或胃阴不足化燥伤阴,阳明燥土失于濡润而发生本病。临证辨治时多将其归属于“吞酸”、“吐酸”、“胸痹”、“胃嘈”、“噎膈”、“吐血”等病范畴,结合临床表现主要可区分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虚弱、以及胃阴不足等证型。

临床上,肝气犯胃型者多见反酸嗳气、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加剧,苔多薄白,脉弦数,治以疏肝理气、降逆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柴胡、枳壳、香附、砂仁、川楝子、沉香、白芍、川芎、甘草等;肝胃郁热型者症见反酸反胃、胃中嘈杂灼痛、有烧心感、口干苦、口臭、胸中懊恼烦闷、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清胃、解郁泄热,方用化肝煎和左金丸加减,常用柴胡、青皮、陈皮、牡丹皮、白芍、栀子、黄芩、竹茹、吴茱萸、黄连、甘草等;若脾胃虚弱型症见反酸反胃、纳差、胸脘胀满隐痛、喜温喜按,或呕吐、吐出宿食不化、吐后即觉舒适、神疲乏力、大便易溏、舌淡苔白,脉细或缓,治宜温中健脾、理气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常用党参、茯苓、白术、陈皮、木香、砂仁、乌贼骨、吴茱萸、半夏、炙甘草、生姜等;若胃阴不足型者多见反酸反胃、嗳气呃逆、胃痛隐隐、饥不欲食、口燥咽干、便少溲黄、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养阴益胃、理气降逆,方用一贯煎加减,常用生地黄、麦冬、白芍、半夏、石斛、吴茱萸、黄连、竹茹、川楝子、煅瓦楞子、枸杞子、甘草等。一般而言,本病通过准确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用药,常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预防胃中食物反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尽量少吃高脂肪餐、巧克力、咖啡、糖果、红薯、土豆、芋头;严格戒烟和停止饮酒;少吃多餐,餐后不宜马上躺下,睡前2---3小时最好不要进食;如果晚上容易反酸,最好在睡眠时把床头抬高10---20厘米;以及舒畅情志,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刺激,均对本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专家介绍









































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
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egh.com/ystl/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