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饮食调养 > 警惕慢性萎缩性胃炎
警惕慢性萎缩性胃炎
我又要讲述一位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医院治疗,但没有治愈而来求医的病人。这位病人,医院胃镜的诊断结果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其反映的症状是:胃院隐隐灼烧,甚至有烧心感,饥不欲食,痛则喜按,口燥咽干,烦渴思饮。观其舌,舌干呈红。我的诊断结果是: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一种慢性胃炎,西方医学自年首次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念。近年来,随着胃镜的普及,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化,观察也越来越细致,但对本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特效药物。况且,本病可有10%左右的癌变率,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前状态之一,因而受到高度重视。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痞满”等范畴,《皇帝内经》已有“胃院当心而痛”、“痞”等记载;《千金要方》“九种心痛”中也包括了本病。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治疗胃院痛、痞满等症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本病中医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脾胃气虚(或脾胃阳虚)。胃院隐隐作痛,病势迁延不愈,食欲不振,纳少腹胀,嗳气,疲怠乏力,面色萎黄,手足欠温,大便溏,时泛清水,舌淡苔白。
2.肝胃不和。胃院胀满,攻撑作痛,痛连两肋,胸闷嗳气,心烦易怒,每因烦恼郁怒而作。
3.胃阴不足。胃院隐隐灼痛,有烧心感,饥不欲食,痛则喜按,口燥咽干,烦渴思饮,大便秘结,舌红少津。
4.瘀阻胃络。胃痛较剧,或如锥刺,持续不已,固定不移,拒按,或见吐血,便黑,甚至纳谷锐减,干呕,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上述求医的病人,属第三种类胃阴不足型。这种类型,最明显的特征是有烧心感。治法:以滋阴养胃为主,佐以清热。主处方是: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山药12g,生地12g,香附10g,麦芽10g,杞子10g,当归10g,甘草5g。
加减:脾虚气虚加党参12g、白术15g;气滞血瘀加白花蛇舌草10g。胃中有热加栀子10g、天花粉10g。痛甚加延胡10g;大便结加大黄8g;
若上述不能奏效,或取效一时,旋又如故,临床见腰膝酸软,头晕乏力等症,根据中医“胃肾相关”之说,胃之虚火耗劫肾之真阴,为肾阴不足之候。治疗可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
上述求医的病人,我开的处方是: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淮山药12g,生地12g,香附10g,麦芽10g,杞子10g,当归10g,甘草5g,党参12g、白术15g。后访得知,病人服药五剂即全愈。并没有变处方。
其余三种类型的治疗方法,篇幅所限,恕不介绍。
想了解更多的中医中药故事与知识,敬请复方川芎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样得了白癜风好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