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优质医院 > 正确预防和处理静脉炎,这篇干货你一定要看
正确预防和处理静脉炎,这篇干货你一定要看
身体动作反应一个人心理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xinlitiaojie/22111.html
在临床工作中,输液是护士小伙伴们每天最常规的工作,那么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并发症相信大家伙儿一定都见过不少,今天小护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输液的并发症之静脉炎的那些小知识。
什么是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于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对血管壁的刺激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反应。
静脉炎分哪几种类型?
静脉炎主要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炎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机械性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穿刺、送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型号不合适,输入液体中有不可见的玻璃屑、橡胶屑、结晶物质等各种微粒;
2、化学因素:药物浓度过高、过低,药物滴速过快、新鲜血浆pH值过高或过低、药物配伍不当等;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手卫生不规范;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密,引起针头污染或其他药物污染等;
4、患者个体差异:自身血管情况不良、免疫抵抗能力低下等。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分型有哪些?
静脉炎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触痛、红斑、发热、肿胀、硬化、化脓或者可触及静脉条索。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
?红肿型:沿静脉走向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静脉走向局部皮肤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感;
?坏死型:沿穿刺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淤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
静脉炎如何分级?
按年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以下简称INS标准),将静脉炎分为五级:
等级
INS标准
0
没有症状
1
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
3
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
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疼痛,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
静脉炎要怎么预防?
1、输液前必须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优势、方法、目的以及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丰富患者对相关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护士必须不断强化护理技能,提高穿刺技术,进行穿刺时严格遵照技术规范以及相关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有效提高静脉穿刺率。
3、正确选择和使用静脉:选择外径较粗、回流通畅、弹性较好的血管,尽量避免下肢部位穿刺;需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使用血管,合理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切忌反复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穿刺。
4、根据不同溶液或药物的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输液部位和途径,输液期间注意加强巡视,若注射局部有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现象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并予相应处理。
5、严格控制一次性输液量,同时需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各项操作,避免药液内混入有害微粒。
6、护士应掌握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每天对穿刺部位和肢体进行常规评估,评价内容包括穿刺部位有无发红、疼痛(刺痛、灼痛、胀痛)以及其他不适症状,以便及时正确识别静脉炎及其分级。
发生了静脉炎要怎么处理?
1、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静脉炎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若经对症处理3~5天后症状不减轻,则考虑拔管;
2、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停止患肢输液;
3、药物外敷:
1)喜辽妥软膏外涂:局部涂抹喜辽妥软膏,3-4次/日;
2)25%硫酸镁湿热敷:加热的25%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湿度以正好不滴水为度,温度以手腕内侧能耐受为宜,敷在静脉炎局部,并覆盖塑料薄膜,热敷20分钟,3-4次/日;
4、土豆片外敷:将新鲜土豆洗净刮皮,切成0.2-0.3㎝厚的薄片,离穿刺点周围2-3㎝处,顺着静脉血管方向依次外敷,保鲜膜覆盖并妥善固定,变黑变干时更换,持续敷。
5、物理疗法:红外线理疗,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等不适。
6、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变化并记录。
?小护提醒:
在处理静脉炎的同时,也别忘了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也非常重要哦,希望今天的干货分享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帮到大家~咱们下期见参考文献1.乔艾珍.《安全输液百问百答》.人民卫生出版社.2.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修订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3.杜悦春.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实用医药年1月第15卷第1期.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看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呢~是否还有许多其他日常护理问题想要进一步的互相讨论呢?
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更好的护理学习交流平台,护-护士交流分享群正式“营业”啦!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共同进步,创造护理人更好的未来~
具体信息如下
护护士助手
首个
护士交流分享群
社群内可以自由讨论:
护理经验、干货分享护理临床案例难点护考相关资讯护士工作心得……
入群方式
▼
长按识别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