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优质医院 > 名中医反流性食管炎治案一则

名中医反流性食管炎治案一则



案例-反流性食管炎

患者:高某某,男,48岁,

初诊:年12月15日

患者胃脘部灼烧不适感3月,时有泛酸,噎膈感。平素乏力,叹息,心烦,易怒,怕冷,口不干,口不苦,汗不多,气短,脚手心热,喜放凉处,纳食可,二便正常,睡眠正常,舌胖大郁暗,苔白腻。电子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

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诊断:胃脘痛(厥阴阳明失阖,甲胆不降)。

病机:三阴本气不足,肺胆胃不降,六气乖乱。

治则:阖厥阴阳明,降甲胆;

方药:中脉方加减。

茯苓45g白芍45g生半夏30g怀牛膝30g

泽泻30g白术g酒大黄30g石膏30g

山药75g乌梅30g山栀子30g淡豆豉30g

四剂,加水ml,煎取ml,分三次口服。

按:患者胃脘部灼烧感说明阳明燥热火气;平素气短、乏力、喜叹息说明中气、根气及萌芽之力不足;心烦、易怒说明甲胆不降;怕冷说明元阳不足;脚手心热,喜放凉处说明土不伏火;舌胖大郁暗说明气机郁滞,阳气不足,苔白腻说明存在寒湿之邪。中脉方中茯苓理先天元气,属阴。茯苓对应水邪,以肺之通调水道失职为主要病机,再兼顾降甲胆,中土寒湿、阳明经腑之热,局部相火外越,阴分不足多条线路打开气结;甲胆不降用白芍;阳明中土之胶硬粘用半夏;阳明经腑邪火用石膏、大黄;厥阴中化太过之火用乌梅;逆上之气用怀牛膝、泽泻;白术克定中轴,厚土气,太过太阴解决阳明;栀子豉汤清解胸膈无形之邪热。

二诊:年12月23日

患者服药后胃脘部灼烧感减轻30%(阳明伏热部分归位、清解);

现觉怕冷(元阳不足);

脚心热,足不露被(土伏火之力增强);

汗不多,无明显乏力,气短(根气中气增强);

喜叹息(萌芽中气不足);

心烦,脾气大(相火、甲胆);

口不干,不苦,饮水不多,喜热饮(己土湿气);

纳可,食后腹胀,不喜食水果(土气不足,釜中火不足);

睡眠可,梦少,记忆力差,健忘(阴精不足);

面色暗红,有光泽,舌胖大郁红(气机郁滞,湿热);

苔根部黄腻(湿热);

舌中间有深裂纹(气阴液不足);

脉沉略滑(里气不足,寒湿)。

病机:三阴本气不足,阴阳俱损,湿郁化热。

治则:顾护三阴本气,阴阳俱虚。

方药:全真一气方加减。

麦冬10g五味子10g党参30g怀牛膝30g

白术30g蒸附片10g熟地60g山栀子30g

豆豉30g泽泻30g茯苓30g防风10g

四剂,加水ml,煎取ml,分三次口服。

按:三阴本气不足,全真一气汤阴阳双补,进一步增强土气;蒸附片温益元阳;熟地、五味子酸甘化阴,填补真阴,配泽泻一补一泻,边泻边填;怀牛膝乙癸同源,“水之源,木之根”;四君子(去甘草)顾护中气,厚土气,补益土之气阴;栀子豉汤清热除烦,清解胸膈无形之热邪,栀子清胃热以除烦,豆豉合中宣滞;防风疏散内陷土中之风邪;麦冬清降肺热,金生丽水,加强肺之化源。

三诊:年1月12日

胃脘烧灼感减轻80%,以食管下端为主,喜叹息,气短,怕冷,口苦消失,心烦减轻,大便成形,一日一解。

方药:中脉方加减。

茯苓45g白芍45g生半夏30g怀牛膝30g

泽泻30g白术g酒大黄15g石膏30g

山药75g乌梅30g山栀子30g淡豆豉30g

代赭石30g

四剂,加水ml,煎取ml,分三次口服。

按:代赭石加强在主气,右降道路气的和降。

医生简介

张金发,男,汉族,中共党员。年6月毕业于甘肃省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学士学位,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对老年人腰腿痛、脾胃病、肝病、肾病、心血管病急重症的救治及内科疑难病例诊治,能应用古中医理论和李可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了独特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赞誉。

温馨提示

本案例用药量特殊,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呢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egh.com/yzyy/1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