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优质医院 > 父母课堂丨宝宝误食小东西了该怎么办转走
父母课堂丨宝宝误食小东西了该怎么办转走
宝宝的好奇心强,无论见到什么东西总喜欢往嘴里塞,甚至一些具有毒性的东西宝宝也会往嘴里送,所以说,很多东西对宝宝来说是不安全的。宝宝免疫力低,调节能力差,一旦误食后造成的伤害程度比成人更严重。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不可慌张。应该沉着镇静地采取有效措施,帮宝宝度过危关。家中有幼儿时,小颗粒的物品要看管好,不要到处放。
一、常见的宝宝误食案例
案例1:孩子吞下针头和游戏币
年10月安徽一名12岁的小男孩把长达3厘米的医用注射针头咽了下去。需要立即手术抢救。
还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吞下了一个直径2.5厘米的游戏币。医生告诉家长现在只能等硬币自然排出,否则就只能手术了。
案例2:瓜子卡在气管和肛门
两岁的孩子嗑瓜子,当妈妈的还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结果瓜子卡在了气管里,当时有点咳嗽,大人拍了拍,好多了,但后来偶尔还会咳两声。医院拍了CT,果然在孩子左支气管里发现了一颗瓜子。
还有一个3岁小女孩瓜子皮卡在肛门处,排不出造成化脓,不得不做手术。
案例3:两岁孩子吃果冻死亡
年2月3日,保姆李某独自一人在家照看两岁的小晟。待小晟睡醒,李某就到冰箱拿出果冻,没看果冻外包装上“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字样就用汤勺喂他吃。当喂到第三勺时,小晟突然表情停滞,李某觉得可能是梗咽了,便用手拍其背部,后抱着小晟找小区保安求救并通知家长张某。但当张某赶回家时,医务人员已经确认小晟窒息死亡。
案例4:1岁半宝宝吃面膜洗胃
年9月6日,早上7点多,家住合肥经开区的1岁半宝宝小雨,因为误食面膜被送往安医大二附院。医生立即对孩子进行了洗胃,孩子还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小雨的妈妈说,“他现在会四处乱跑了,最喜欢在家里找东西,不管什么东西都往嘴巴里放。今天早上,我出去买菜了,家里剩下小雨和奶奶两个人,趁着奶奶去烧水的一会功夫,小雨找到一盒面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妈妈买菜回来后,看到小雨在茶几边上站着,正在吃东西。拿过来一看,竟然是面膜。医院跑。
案例5:铁钉扎在男孩十二指肠
年4月13日,医院接诊了一名误食铁钉的3岁男童,经检查一根长约8厘米的铁钉扎在孩子的十二指肠降部!铁钉所在的位置紧靠着胆总管和胰管,一旦被铁钉损伤,外溢的胆汁和胰液将引起严重的腹腔炎症。医院的消化科和普外科医师联手合作,以最小的风险和创伤,安全地将8厘米的铁钉从胃部取出。
案例6:9个月大女婴误食曲别针
年11月13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的凯丽家中,3厘米长短的曲别针别在胸前的奶嘴上,9个月大的女婴在玩耍奶嘴时误将曲别针吞了下去。11月13日,凯丽跟往常一样,一边照顾9个月大的孩子,一边忙活着家务。凯丽说,“孩子不停地哭闹,我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开始仔细检查孩子的衣物,突然发现孩子奶嘴上的曲别针不见了。怀疑孩子误食了曲别针,凯丽和丈夫赶医院就诊。医院无法为孩子做出相应治疗后,夫妇二人带着孩子赶往乌鲁木齐。
11月15日,医院给孩子拍片检查后,夫妇俩惊出了一身冷汗:“曲别针是打开的,卡在了孩子的食管上。医生说针头穿过食管,离心脏的位置非常近。”在医生的建议下,当日孩子被转到了乌鲁木齐医院。
当日,乌鲁木齐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们花了近1个小时进行分析,并实施了20分钟的手术后,成功将遗留在宝宝食管中的曲别针取出。
医生说,与以往3岁以下儿童误食小物件的手术相比,宝宝的手术风险性很高,曲别针的针头离心脏的主动脉血管只有0.5毫米。“孩子送来时不停地哭闹,伴有流涎。而哭闹引起胸腔的起伏,极容易让针头扎上心脏,很危险。”
1-3岁的幼儿最常见的是异物吸入。据调查北京每天有近百名儿童遭遇意外伤害,儿童意外伤害正以每年7%-10%的比率增长。
记者了解到,乌鲁木齐医院每年针对5岁以下儿童误食小物件的手术案例就有多例,误食的小物件包括硬币、游戏币、玻璃球、大头针、曲别针等。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误食小物件的发生率较高。多例病例中,误食的小物件被卡在气管里的有多例,吞入食管里的占50余例。医生提醒:“3岁以下儿童身体各个机能发育不成熟,很容易抓到一些小物件就往嘴里塞,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小物件的摆放位置。尖锐易拆卸的小物件更不能放在孩子身上,以免出现意外。”
宝宝好奇心强,容易把小物件当作吃的放进嘴里,除了药物,还有瓜子、果冻、花生、硬币、钮扣、棋子、钮扣电池、小蜡笔、小玩具等,容易卡在儿童喉咙,也经常成为导致孩子窒息的杀手。一些坚果如黄豆、花生等容易呛入气管,堵塞气道,引致窒息。还有某些特定形状和尺寸的玩具(如小球、毛球等)、玩具拆卸后的小零件以及玩具在不合理使用时脱落的部件,如果体积尺寸太小,容易被孩子吞入或吸入。此外,塑料膜、果冻、泡泡糖等软软的东西也存在危险,尤其是果冻,一旦发生误吸,致死率接近%。
医生说:我们每天接诊的意外伤害太多了,什么样的都有。
二、宝宝误食异物发生的原因
据统计显示,在这些被孩子误吞的小物件或卡在孩子气管里的异物中,花生米高居首位,占48.9%,排在第二的是瓜子,第三是豆类,如蚕豆、黄豆等。花生、瓜子、豆子名列前茅首先是因为这类坚果家中很常见,孩子容易拿到。
(一)孩子本能容易将随手拿到的东西放进口中
孩子一拿到物品,不管是什么就往嘴里放!虽然用嘴巴尝试是婴儿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但这其中暗藏着巨大的危险!从年龄讲,其中2—4岁的孩子独自活动范围增加,是消化道异物的高危人群,年纪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被异物堵住气管,处在口腔期的孩子本来就容易将随手拿到的东西放进口中,家长对该年龄段的孩子应加强监护。
(二)天性顽皮而误服异物
医院消化科总结了十几年来收治的一百多例消化道异物病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3.7岁,原因均为误吞小物件。因天性顽皮而误服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急诊情况,也是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原因之一。
误吞小物件的病例3岁以下占87.1%,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总喜欢嘴里含着东西蹦蹦跳跳,不小心摔一跤,或他人一叫(碰)东西就吸进了气管。男孩因为更好动,比例明显超过女孩,占68.9%。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咀嚼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很难将其嚼碎,加之吞咽功能尚不健全,极易发生气管异物。
还有一些无机物异物,主要是塑料制品,塑料玩具、笔帽等,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儿童身上;还有的孩子卡在气管里的异物稀奇古怪,比如钉子、弹簧、鱼钩等。
(三)儿童“爱吃”发亮金属物
医院消化科分析认为,儿童吞服的异物种类以金属制品居多,如:硬币、弹簧、针、珠宝首饰、指甲钳、长发夹、电池、打火机、挖耳勺、金属棒、钥匙等,说明发亮的金属器具更易吸引孩子的喜好。
(四)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吃东西时不要说笑、打闹、跑跳,家长也不要在孩子进食时训斥孩子。不能让孩子嘴里含着东西玩,有时孩子忘了嘴里有东西,张口一说话;或者大人招呼,孩子一答应,嘴里的东西一下子就卡进了气管里。
还有的是父母给了不适合孩子吃的食物,如果冻、小坚果等,或家中大孩子把不该给小孩子吃的东西塞给小孩子吃,导致事故。
三、宝宝误食小物件后的反应
孩子不小心吞咽了坚果、豆类或带核食物时,卡到气管或食道,导致食物梗塞、吞咽困难,表现出较为剧烈的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甚至造成窒息的可能;或是因为梗塞异物卡得很紧,而造成食道因局部压迫而出现溃疡,伴随出血,甚至穿孔。如果误食是药物,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急促、痉挛、昏迷、休克等症状。
一些孩子刚吞入异物时会咳嗽,过了一会儿就不咳了,家长觉得异物已经咳出来了,其实这种“侥幸”的概率只有2%。如果孩子的喉咙还有“呼噜噜”的声音,或者偶然还会咳嗽几声,就说明异物仍卡在原处,还是可能发生危险。
如果小物件能到达胃部,大部分可在数天至两周内由肛门自行排出,但具有腐蚀性的电池,就必须及时以内视镜取出,因为这类电池碰到水后的一小时,就开始腐蚀。最担心的还是父母根本不知孩子已吞下异物,错过送医最佳时机。若是父母观察到孩子有咳嗽、变音、发疳、吞咽困难〈东西卡在食道〉、呼吸急促〈东西卡在气管〉,就要注意是否有误食异物的可能了。
四、误食硬物急救措施
孩子被异物卡喉,最保险的办法医院。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让孩子安静下来,否则只会加重危险。
(一)弄清情况不要喝水
需要提醒的是,误吸异物后一定不要给孩子喝水,这样非但不会把异物冲下去,还可能引起再次呛咳,而且如果孩子需要进行手术取异物,喝下去的水可能会使孩子在麻醉时发生呕吐,造成窒息的危险。
一旦发现宝宝有误饮、误食的情况,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确认宝宝刚刚吃了什么,量是多少,观察宝宝的呼吸、脉搏及脸色的状态,是否有呕吐、头晕的现象。先观察宝宝能否发声,如果还能发声,说明硬物还在食道内,或部分阻塞气管,医院治疗。如果孩子被果冻等较大异物卡住后,会立刻出现憋气、呼吸窒息等症状,送医院已经来不及,应争分夺秒开始自救。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把他倒着拎起来,用力拍孩子的背部,让他把东西咳出来;大一些的孩子,可以从背后抱住孩子,用力挤压其腹部,用气流把异物冲出来。
(二)气管异物的应急处理
一岁以上宝宝如果突然发现孩子面色不好,呼吸困难,这时候需要拍背,让孩子排出口腔或者咽腔的异物,具体方法就是用手托住孩子的头,让孩子处于腹卧位,用手指固定住孩子的头,头要低于躯干,让孩子的身体骑跨在您的手臂上,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手掌猛击孩子的肩胛部位,向下、向上的力量连续五次。然后换到另一只手上,两只手指放在孩子的胸骨下端,向下连续按压五次。这是一个循环,如果这时发现孩子口腔中有异物排出了,可以用手给抠出来,如果还是没有异物排出,就要连续做。一直做到孩子口腔里的异物出来或者是孩子出现神志不清为止。如果孩子神志不清,要把孩子放平躺,然后挤压和人工呼吸同时循环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效通气。
一岁以下小宝宝急救法:用左手环抱宝宝整个身体,使之形成头低屁股高的姿势,再用右手用手指胸戳五下。或者将宝宝身体翻转过来,空掌重拍后背部,一样也是五下。两法可以交替使用。另外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CPR)时,将宝宝的腿抬高、头放低,在宝宝两侧乳头联机中点下一指宽处,以两指压胸的方式帮助宝宝恢复呼吸。
比如果冻吸入气道等,可以让孩子处于站立位,大人从孩子后面抱住孩子,然后用您的拳头放在肚脐和箭突下的部位,拿另一个手掌抱住这个拳头使劲往上挤压,这样可以增加胸腔压力,使得气流把异物顶出来。如果这时孩子出现神志不清,也需要平躺下后,在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胸部挤压。如果不能发声,则可能完全阻塞气管,应立即采用急救措施。
(三)区分性质视情手术
若异物体积较小,一般不出现特别症状,不需治疗,1~2天内异物会随大便排出。若异物体积较大,或误食的是尖锐的异物,如大头针,鸡骨头、鱼骨头等,医院处理。食道异物若不及时取出,会危及生命。
有毒,有腐蚀性的异物,如纽扣型电池等,会损伤食道和胃肠粘膜,或造成毒物吸收中毒,医院请医生帮助取除。
五、如何预防宝宝误食
儿童出现意外真的是无法防范的吗?
专家指出:儿童意外伤害是可以防范的。
(一)物品存放要讲究
1、盛放坚果、豆类的容器盖子要旋紧到宝宝不能自己打开的程度。父母也不要给不适合孩子吃的食物,如小果冻、花生、瓜子、汤圆或荔枝等,一定要喂食,请先处理过以使宝宝好吞咽。
2、照顾小孩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教育大一点的孩子,不要随意塞东西给小孩子吃。
3、易引起宝宝误食的物品要存放位置高,宝宝够不着的地方,或者干脆锁上。绝不将过小的物品提供给孩子玩,如1元以下的硬币、各式钮扣等等,只要直径未超过3.17公分〈约喉咙的宽度〉、长度小于5.17公分的小物品,就不该让孩子任意取得。
4、确保软体摇铃、挤捏玩具、出牙玩具即使是在最压缩的状态也不能完全塞入孩子的口中。
(二)良好的进食习惯
1、宝宝进食时,不要边说话、嬉笑边吞咽,让食道与气管动作不一致,使得食物误闯入气管。
2、不要让宝宝在进食过程中吵闹、跑、跳。
3、监督宝宝进食,阻止宝宝将不能吃的物品放入口中,家长应及时发现和给予纠正并教育宝宝。
4、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服用药物,因为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要告诉宝宝药不能随便吃。
5、将坚硬的食物加工成较小颗粒或烹饪软烂糊状后再给宝宝食用。
(三)父母定期检查
1、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如果他们仍有啃咬物体的习惯,都要确保玩具或玩具部件尺寸足够大,不至于被孩子吞下、塞住嘴或喉咙。经常查看宝宝衣服、被褥及生活用品、家具上的小物件是否有松落现象。
2、检查填充动物玩具和布娃娃的缝合处牢固结实,确信眼睛、鼻子、纽扣、带子或其他装饰品固定良好,不能被拉下或咬下。
3、检查宝宝的玩具是否有零件松动,避免给宝宝有可拆卸成小块零件的玩具。
4、检查家中是否有遗落的硬币、钮扣等小件物体,防止宝宝拣起放入口中。
这时的宝宝监护人要心细如发,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小宝宝的身心安全健康。
(内容搜集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