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患病危害 > 第五集千年传说源白茶千年传说一壶茶,
第五集千年传说源白茶千年传说一壶茶,
晓于茶的身世,醉于茶的典故,品饮之余喝茶也成了意味。杯水相逢中上演的茶事人生事此刻正在继续……清晨,群山间云雾缭动,时淡时浓。梯田茶绿绵延环绕,福鼎的茶人们正准备着上山采茶。千百年来,福鼎的茶与人一样,远离尘嚣,在山间云雾中不知岁月,流传下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 福鼎白茶源何方 ·相传尧帝时,有一位蓝姑在此居住,以种蓝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众人对此束手无策,女子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称其为“太姥”。后来,众人纷纷效仿插枝种茶,整个太姥山区就变成了现在的茶乡。故事虚实几分,早已长远的无从知晓,但造就久负盛名的福鼎白茶流传至今。又或许是白茶看中了这片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的自然环境,在此安了家,一扎根便是上千年。品茶之余,多了几分意味犹存。· 茶人与茶的不解之缘 ·点头镇后梁村,福鼎白茶的原产地之一。从崇祯时候,南宋状元宰相梁克家的后裔,梁氏一族的茶人便在此开山辟祖,时至今日已有余年。梁一池,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作为后梁村的白茶世家传世后人,梁老师告诉我们,历史上最早记录福鼎白茶的书籍,有据可查的便是由祖先梁克家撰写的《三山志》,因此看来后梁村民与白茶的缘分匪浅。▲《千年传说源白茶》视频截图相传朱熹在浙中当茶监的时候,梁克家曾委托朱熹去福鼎,将白茶写进茶史。而今,在官府记载里的福鼎白茶,成为梁家在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岁月流转,梁氏茶人同白茶的不解之缘愈渐深厚。雪片白茶的萎调制作工艺,梁氏茶人皆是依《茶史》遵古法而制,这份手艺几经动荡也未曾失传。· 杯水相逢方显五境之美 ·年有四季,天有四时。从古至今还有从未改变的茶之五境——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白茶制作方式自然,其泡饮方式可多种多样,亦有煮茶。白茶的煮茶方式在明代就已出现。有文字记载,如林祖恕在其《天源庵访碧山上人诗》所云“竹间风吹煮茗香,户外柑橙枫桕赤。”将煮茶的各中韵味自然彰显。随着新的生活方式变化,泡白茶成为了最常见的喝茶方式,器皿材质有陶瓷、铁器、银器等。▲《千年传说源白茶》视频截图每一种茶都有属于自己的相合之器,这无一不体现着喝茶之人的态度。新白茶适合选用白瓷盖碗。而盖碗是功夫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茶水分离,浸泡片刻,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泡好的茶水缓缓流出,便可品饮。▲《千年传说源白茶》视频截图而老白茶相对新白茶不怕闷,如果你遇到老白茶,就更适合选用紫砂壶。煮出来的茶汤茶味带有木屑味,爽滑、甘醇。年份越陈的老白茶越煮越好喝,有麦香、枣香、花果香、荷叶香,不一而足。所谓“春来欲作独醒人,自汲寒泉煮茗新”,天气日渐寒冷喝上一杯暖人肺腑的热茶,想必是十分惬意了。▲《千年传说源白茶》视频截图· 白茶与时间温度的较量 ·白茶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如果掌握对时间和水温,无论是用盖碗还是紫砂壶泡法,即便不加盖让茶叶充分透气,也能保证嫩芽嫩叶的鲜灵度。即使在炎热酷暑,隔天泡饮的茶汤,久置也不馊。如春品银针选用80至90度的水温泡饮为佳,夏品牧丹需要选用65至75度中低水温冲泡,而秋品贡眉则更适合85至95度中高温泡制,冬品寿眉高温度冲泡则最为理想。▲《千年传说源白茶》视频截图可见白茶对时节和水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挑剔,就像是一场白茶与时间、温度的较量,只有在对的时间遇上合适的水温,白茶才会呈现出最傲人的姿态。当然除了泡茶,喝茶也需讲究温度,为了健康着想,饮茶时温度不宜过高,容易烫伤食道和胃黏膜,建议将温度控制在60度左右饮用是最佳的。▲《千年传说源白茶》视频截图杯水相逢中,一缕茶香,话尽茶事人生事。也正因这一片香茗的存在,让人们体会到了不一样沧桑历尽的醇酽。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品茶之余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