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患病治疗 > 基于网络药理学附子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基于网络药理学附子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女性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344802.html
摘要:目的探究附子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附子泻心汤4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库筛选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疾病–药物–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利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附子泻心汤87个活性成分,个作用靶点,得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靶点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85个,其中核心靶点包括AKT1、TP53、VEGF、TNF、PTGS2、IL6、JUN、CASP3等。附子泻心汤主要参与脂多糖应答、对细菌起源的分子应答、活性氧化物代谢、氧化应激、金属离子应答、信号通路调节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乙型肝炎等通路发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结论附子泻心汤可通过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为特征,具有无特异性症状、复发率高、不易治愈的特点[1]。多项研究发现,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存在不同比例、不同程度的癌变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2-3]。中医并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名的明确记载,依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入“胃痞”“胃脘痛”“嘈杂”等的范畴[4]。附子泻心汤组方为大黄、黄连、黄芩、附子,首见于《伤寒论》,该书第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其中大黄有泻热和胃、破血祛瘀之功;黄连清热祛湿,尤其善清泻心胃之火;黄芩清热燥湿,能泻中焦实火;附子炮制发挥其温阳散寒之长,诸药合用,可有寒热并治,温经扶阳,泻热消痞之效。近年来,附子泻心汤在临床上已被广泛运用于内分泌、循环、泌尿等诸多系统的疾病的治疗,在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的治疗上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7]。近年来已有药理研究发现附子能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灌注量来显著改善胃黏膜萎缩的程度[8]。大黄和黄连则在清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抗炎等方面具有非常优秀的药理活性[9]。黄芩亦能较好的抑制炎症反应、阻止肿瘤细胞增殖、防止胃黏膜损伤[10]。故附子泻心汤全方4药合用,对胃黏膜炎症、萎缩具有良好的缓解与治疗作用,即附子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药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的支持,而临床上在运用附子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7,11-14]。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附子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1方法
1.1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