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疾病百科 > GERD论坛系列报道李延青教授谈胃食

GERD论坛系列报道李延青教授谈胃食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专家名片

李延青教授

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消化内镜委员会主任委员,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华胰腺病杂志》等多部全国性专业刊物的编委。

学术访谈专区

首先,感谢李延青教授百忙中接受中华消化网和中国消化界的专访。

中国消化界:请李教授帮大家讲解一下如何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李延青教授在胃食管反流病论坛病例评选会议上做点评发言

李延青教授:十几年之前,我国对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的表现认识有限,往往停留在“既熟悉又陌生,似知晓却不专”的地步,以致于有些时候会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明显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其实,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好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工作的,因为这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与消化系其他顽疾相比,其治疗方法相对简单,疗效和预后较好,具有可观的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

伴随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胃食管反流病越来越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包括针对一些食管外症状表现(如胸痛、哮喘、咳嗽等)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进步,相关科室医务工作者对胃食管反流病也有了较深的认识,比如耳鼻喉科、呼吸科、口腔科医生。

比如说,不少病人是反复的咽炎、反复的喉炎、会咽部的炎性息肉等情况,耳鼻喉科医生会建议患者到消化科明确诊断进行规范治疗;甚至说现在耳鼻喉科医生已经开始这方面的诊疗,比如针对声带的息肉,耳鼻喉科医生不是通过外科手术,而是通过PPI药物治疗三个月之后再复查;呼吸科医生对于肺部问题、慢性咳嗽也会找消化科医生进行相关诊疗。

中国消化界:请李教授就如何优化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分享一下您的经验。

李延青教授: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PPI的使用可分为三类情况:一、长期治疗;二、间断治疗;三、按需治疗。

一、长期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慢性病,现在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胃酸,一旦停药胃酸会再次分泌,食管的炎症也会复发。因此,初始治疗后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维持治疗。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持续的PPI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维持治疗的剂量因患者而异,以调整至患者无症状之最低剂量为适宜剂量(可以考虑用开始治疗时候减半的剂量进行长期维持),部分患者症状控制不满意时可加大剂量。

PPI可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因此,PPI是控制胃食管反流症状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最有效的药物,其疗效已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PPI类药物有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等,其中雷贝拉唑快速、持久控酸,不受基因代谢型影响等特点,是PPI的优化选择之一。

二、间断治疗

停用PPI后症状反复的患者推荐持续应用PPI。同时对于存在糜烂性食管炎以及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的患者也推荐持续应用PPI(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对于需要长期应用PPI的患者需按照最低有效剂量服用,可采用间断给药方案(推荐强度:有条件限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

三、按需治疗

更多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按需治疗,一般通过6-8周系统规范的治疗,即可促使食管糜烂受损部位愈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病情以及患者意愿综合评定选择长期维持、或者间断治疗、或者按需治疗。对无食管炎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按需维持治疗,即有症状时用药,症状消失时停药。按需治疗即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明显的减少PPI的用量。

再次感谢李延青教授接受中华消化网和中国消化界的专访。

更多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诊疗知识和优秀病例尽在每周“消化界”与卫材(中国)联合推出的《专家访谈和病例赏析》!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egh.com/jbbk/10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