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疾病百科 > 慢性咳嗽的治疗
慢性咳嗽的治疗
目前治疗癫痫有效方法是什么 http://www.mxxshi.com/dx/cs/m/5952.html
一、概述
l咳嗽是最常见呼吸道症状之一
l咳嗽原因众多(不仅仅限于呼吸系统);
l诊治难度较大;
l误诊、误治严重(5年以上,“支气管炎”,重复检查,抗生素滥用);
l越来越重视,诊疗指南;需要加强多学科的协作
二、咳嗽的分类
根据咳嗽病程
l急性:3周
l亚急性:3-8周
l慢性:8周
三、慢性咳嗽定义
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二类:
1.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2.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
l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
l咳嗽时间≥8周
l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四、慢性咳嗽的病因和治疗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
1.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
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airwaycoughsyndrome,UACS),
又称鼻后滴流综合征(postnasaldripsyndrome,PNDS);
3.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reflux-related
chroniccough,GERC);
4.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bronchitis,EB);
5.变异性咳嗽(atopticcough,AC)。
其他病因:
l气管-支气管结核
l慢性支气管炎
l支气管扩张症
lACEI诱发的咳嗽
l心因性咳嗽
l肺间质病变
l心源性咳嗽
……
?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慎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病史和体格检查:
¨了解咳痰液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痰量较多、咳脓性痰者应首选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查体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时,提示支气管喘的诊断,如闻及吸气性哮鸣音,要警惕中心性肺癌或支气管内膜结核
治疗原则:
与哮喘治疗原则相同。
l大多数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受体激动剂即可,很少需要口服激素;l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不少于8周;l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CVA可能有效,不推荐一线治疗。
预后:
l治疗效果显著;l未经治疗者,约1/3~1/2患者进展为典型哮喘。
2.UACS/PND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定义:
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
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被称为PNDS。由于目前无法明
确上呼吸道咳嗽感受器所致,年美国咳嗽诊治指南建议用UACS
替代PNDS。
病因:
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还
常与咽喉部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喉炎、咽喉部新
生物、慢性扁桃体炎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l咳嗽、咳痰l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l频繁清嗓、咽后粘液附着、鼻后滴流感;l变应性鼻炎表现;l鼻—鼻窦炎表现;l咽炎:以咽痒、阵发性刺激性咳嗽;l非变应性咽炎:常有咽痛、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
2.体征:
l变应性鼻炎:鼻黏膜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l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黏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l部分患者口咽部黏膜可见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粘脓性分泌物。
3.辅助检查:
l慢性鼻窦炎影像学表现: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出现液平面。
诊断:
l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l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l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l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l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UACS/PNDS涉及鼻、鼻窦、咽、喉等多种基础疾病,症状及体征差异较大,且很多无特异性,难以单纯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作出明确诊断;?注意有无合并下气道疾病、GERC等复合病因的情况。
治疗:
原则:依据导致PNDs的基础疾病而定
l非变应性鼻炎和普通感冒:
治疗首选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伪麻黄碱。
l变应性鼻炎:
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治疗;抗组胺药首选第二代抗
组胺药(开瑞坦),必要时可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短期鼻用或口服减充xue剂。
l细菌性鼻窦炎:
抗感染是重要治疗措施,抗菌谱应覆盖革兰阳性、阴性及厌氧菌;急性
患者不少于2周;慢性患者酌情延长使用时间;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对慢性鼻窦炎具有治疗作用;同时联合鼻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3
个月以上。第一代抗组胺剂3周,鼻用减充血剂1周。必要时手术。
3.EB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定义:
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
诊断标准:
EB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部分表现类似CVA,
l慢性刺激性咳嗽,多为干咳,无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lX线胸片正常;l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PEF日间变异率正常;l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2.5%;l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l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
治疗:
l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l通常采用ICS治疗,丙酸倍氯米松(每次~μ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2次,持续应用4周以上,推荐使用干粉吸入剂;l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mg,持续3~7d。
4.GERC
定义:
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的临床表
现,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GERD出现食管外
表现的相关机制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微吸入,另一种是食管—支气
管反射引起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两者均可引起气道高反应。
?GERD:
1.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又称内镜阴性反流病,占50~80%;
2.糜烂性食管炎(EE);
3.Barrett食管(BE)。
临床表现:
典型反流症状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等。部分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伴有典型的反流症状,但有不少患者以咳嗽为惟一的表现。
诊断标准:
l慢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l24h食管pH值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国内标准,欧美为14.72),和(或)反流与咳嗽症状相关概率(SAP)≥75%;l排除CVA、EB、UACS等疾病;l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
合并或以非酸反流为主的患者,可通过食管阻抗检测或胆汁反流监测协助诊断。
诊断性治疗:
对于没有食管pH值监测的单位或经济条件有限的慢性咳嗽患者,
具有以下指征者:
l患者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咳嗽,如餐后咳嗽、进食咳嗽等;l患者伴有GERC症状,如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l排除CVA、EB、PNDs等疾病,或按这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l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可以临床诊断GERC。
治疗:
l调整生活方式:减肥,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
避免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及饮料;
避免饮用咖啡及吸烟;
高枕卧位,升高床头。
l制酸药:时间要求3个月以上,一般需2~4周方显疗效。
质子泵抑制剂(PPI)首选;
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或其他类似药物)。
l促胃动力药l胃粘膜保护剂l治疗胃十二指肠基础疾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l手术治疗: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反流患者,可考虑。
5.AC变异性咳嗽
诊断:
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以下标准供参考:
1.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2.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3.具有下列指征之一:
①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
②变应原皮试阳性;
③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
④咳嗽敏感性增高。
治疗:
抗组胺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加用吸入或短期(3~7天)
口服糖皮质激素。
其他病因:
l气管-支气管结核:
在慢性咳嗽病因中所占的比例尚不清楚,但在国内并不罕见,主要
症状为慢性咳嗽,甚至是惟一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改
变,临床上极易误诊及漏诊。
诊断方法:
痰检;
肺部高分辨率CT;
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主要手段。
lACEI诱发的咳嗽:
发生率约在10%~30%,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停药4周后
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可用ARB替代ACEI。
五、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
l重视病史,包括服药史,耳鼻咽喉和消化系统检查史;
l根据病史选择有关检查,检查由简单到复杂;
l先常见病,后少见病;
l诊断和治疗应同步或顺序进行;
l条件不具备时,根据临床特征和发病比例进行诊断性治疗;
l部分有效应考虑咳嗽病因的多元性。
1.询问病史:职业接触、吸烟、ACEI;
2.X线胸片检查;
3.肺功能检查;
4.通气功能正常、BPT阴性,进行诱导痰检查,以诊断EB。
5.存在鼻后滴流或频繁清喉时,可先按UACS/PNDS治疗;治疗1~2周症状
无改善者,可摄鼻窦CT或行鼻咽镜检查。
6.如上述检查无异常,或患者伴有反流相关症状,可考虑进行24h食管pH值
监测;无条件者可进行经验性治疗。
7.怀疑变应性咳嗽者,可行变应原皮试、血清IgE和咳嗽敏感性检测。
8.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应考虑做高分辨率CT、纤支镜和心脏检查;
9.经相应治疗后咳嗽缓解,病因诊断方能确立;
10.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病因。
感冒后咳嗽
¨可以持续3~8周时间,甚至更长时间,但常为自限性,通常能自行缓解¨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对一些慢性迁延性咳嗽可以短期应用中枢镇咳药、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等¨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
八、总结
l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以CVA、UACS、GERC、AC、EB最为见;
l采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可使80%以上患者获得病因诊断,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l应结合实际地推广“咳嗽诊治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