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主要症状 > 医院营养科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
医院营养科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60%~8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期“粤营养”和大家分享下营养不良的危害以及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治疗,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营养不良的危害
营养不良会对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疗效和反应造成不良的影响,包括:
1
降低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2
影响放疗摆位的精确性;
3
增加放疗不良反应;
4
降低放疗耐受性;
5
延长总住院时间。
从而降低放疗疗效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营养治疗
全程营养管理
合理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放疗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维持治疗连续性,改善预后。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在“围放疗期”需要进行全程营养管理。“围放疗期”是指从决定患者需要放疗开始至与这次放疗有关的治疗结束的全过程,包括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3个阶段。
放疗前
放疗前由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筛查,对具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患者及时采用饮食指导和口服营养补充,改善营养状况。
放疗前进行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维持体重和减轻放疗导致黏膜损伤(包括口腔、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建议在放疗前或放疗开始的2周内给予早期营养补充。
对于评估营养状况良好,预期有营养风险患者,由医务人员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必要时营养干预。
放疗期间
放疗期间,尤其是头颈部、胸部及消化道肿瘤患者,推荐通过饮食指导和/或口服营养补充来达到足够的营养摄入量。
放疗后
建议放疗后患者至少接受3个月营养评估或干预(营养指导和/或口服营养补充)。
建议营养科定期随诊。定期接受营养教育,了解营养不良的危害,改善放疗预后。
营养治疗方式遵循“五阶梯模式”
图1营养治疗五阶梯模式
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应遵循五阶段治疗原则:首先选择营养教育,然后依次向上晋级选择口服营养补充(ONS)、完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
当患者无法通过肠内营养获得足够的营养需求或出现严重放射性黏膜炎、放射性肠炎或肠功能衰竭时,建议及时联合部分或全肠外营养(静脉营养)。
肠内营养途径选择遵循“四阶梯模式”
图2肠内营养途径“四阶梯模式”
ONS是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肠内营养首选方式。
放疗肿瘤患者营养制剂应采用全营养配方,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糖尿病专用配方,专科患者应结合专科医生处方的营养配方。
营养需求
营养需求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能量目标量推荐25~35kcal/kg/d,建议提高蛋白质摄入量,推荐1.2~2.0g/kg/d。
谷氨酰胺对降低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反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益处。
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制剂可能对减少患者炎症反应,保持患者体重有益。
具体请就诊于营养科,专科医师会给予您合理的建议。
医院营养科
医院营养科现开展住院营养支持治疗和营养咨询工作。
住院部营养支持工作有营养筛查、营养会诊、肠内营养支持、营养宣教、居家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配制室成立于年,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不同病程制定个体化、合理化营养治疗方案,配制20余种肠内营养制剂满足患者营养需求。联系人:陈利萍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