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主要症状 > 痛风的治疗原则和用药
痛风的治疗原则和用药
一、痛风的治疗原则:
1.合理控制饮食痛风患者应适当地限制高蛋白、高热能食物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坚持低嘌呤饮食,戒除烟、酒。
2.摄入充足水分提倡和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毫升以上,可促进尿酸排泄。
3.科学的生活方式按时起居,劳逸适度,避免过度疲劳、紧张与激动。适应季节气候变化,避免湿冷与感冒。鞋袜要舒适,避免关节损伤。
4.适当的体育活动在避免过度劳累与损伤的前提下,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舞蹈、体操等,以保持体形,增强体质。
5.有效的药物治疗在医师的指导下,坚持服药以控制痛风急性及反复发作,维持血尿酸在正常范围内,防止损害肾脏与关节。
6.定期的健康检查坚持中老年人定期健康检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间歇期患者,更应加强定期检查,以便及时掌握病情进展和科学评价治疗效果。
7.进行痛风知识的教育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掌握发病知识、控制发病诱因起积极作用。教育可以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指导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进行。
痛风药物分类:
1.镇痛消炎类药物: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布洛芬、吡罗昔康等,糖皮质激素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片等。
2.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醇。
3.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磺酸、磺吡酮、苯溴马隆等。
4.碱化尿液:碳酸氢钠片。
二、镇痛消炎类药物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1.作用机制:秋水仙碱可抑制关节发炎部位的白细胞聚集,抑制白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抑制溶酶体和乳酸的形成与释放,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首选药物秋水仙碱口服易吸收,50%与血浆蛋白结合。
2.临床应用:秋水仙碱主要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如果痛风发作最初几小时内即使用秋水仙碱,有效率约为90%;如果12~24小时内用药,约75%有效,超过24小时用药则效果无法预测。另外,秋水仙碱还可用于防治转移性痛风发作,开始降尿酸治疗时,为防止转移性关节炎发作,可与降尿酸药物同时服用1个月左右;也可用于鉴别急性痛风与其他关节炎。口服秋水仙碱48小时内即达到最大效果,效果较可靠及特异,而对其他的一般疼痛、炎症及慢性痛风等均无效因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秋水仙碱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假性痛风、家族性地中海热、血清病、结节性红斑、肿瘤等。
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常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短暂性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出现的概率高达50%以上,也是秋水仙碱中毒的首发表现,一旦
出现即应停药。
(2)破坏血液: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可有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木素
(3)影响维生素的吸收:秋水仙碱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造成维生素B12缺乏,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4)抑制细胞分裂:静脉注射秋水仙碱对全身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尽量不用。秋水仙碱若静脉注射,药物刺激性较大,漏于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5)其他方面:秋水仙碱还可导致肌无力、脱发、心悸,女性可有痛经或闭经,孕妇可致畸胎,男性则精子减少或消失等不良反应。
此外,可引起肠道乳糖吸收障碍,诱发急性肌病、横纹肌溶解、慢性肌病及神经病变方面的报道也日益增多。
2.秋水仙碱服用注意事项
(1)秋水仙碱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的特效药在急性发作的早期应用疗效最好,治疗无效常与延误治疗时机有关。一般没有长期使用的必要,一段时间不发作后,即可停药。中
(2)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以防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定期查肝肾功能,以防肝肾功能损害。
(3)本品毒性大,必须在医生指导和密切观察下使用。如出现毒性作用时,应立即停药。
(4)秋水仙碱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增效,抑交感神经药的反应加强。乙醇、儿茶酚胺、化疗药、利尿药、左旋多巴、乙胺丁醇可升高血尿酸,不宜与本品同用。
(三)秋水仙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目前秋水仙碱常用于预防痛风发作,如用于经常发作患者或是在调降尿酸药物使用初期,小剂量使用秋水仙碱可以减少痛风的发作,若不再发作则可尝试将其停用。有下列情况的痛风患者不宜使用秋水仙碱:①严重的胃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慢性胃炎发作期、慢性肠炎发作期及各类急性胃肠炎,急、慢性食管炎者。②慢性或急性肝病,尤其是伴有肝功能异常者。③患肾脏病,尤其是肾功能减退者。④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或贫血明显者。⑤有过敏性体质的痛风患者。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马晓民喜欢作者的话就打个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