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主要症状 > 早期食管癌诊断如何做到内镜与病理一一对应

早期食管癌诊断如何做到内镜与病理一一对应



川大华西-牛津消化道肿瘤国际论坛暨华西消化学科联盟第三届年会于9月27-28号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国内外消化领域著名专家,聚焦消化领域前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医院王瑾医生为我们带来精彩的会议报道。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食管癌的发病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死亡率已位居第4位。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管癌被早期发现及诊断,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也已成为早期/表浅食管癌的首选诊疗方式。

近年来,电子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及细胞内镜等先进内镜辅助技术相继用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

9月27日,年川大华西-牛津消化道肿瘤国际论坛暨华西消化学科联盟第三届年会上,来自日本长岗红十字病院的竹内学教授以“内镜下的图像表现与内镜病理——食道篇”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如何做到内镜与病理一一对应,专家给出4点建议

竹内学教授指出,对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应在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的基础上,注重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将病变部位在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时的相应表现一一对比,才能深入理解病变特点,总结镜下观察的要点,不断提升内镜诊疗水平。

对于如何做到内镜与病理一一对应,竹内学教授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1

病变表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一对应

内镜医师在进行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时应注重病理学检查,但更应该将内镜下的病变表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一对应,用病理学检查这一诊断金标准判断自己内镜诊断的准确性,不断修正,才能提升内镜诊断水平。

2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应注意这4点

(1)观察病变表面形态(隆起/凹陷)。

(2)观察病变颜色(红色/白色/褐色等)。

()观察病变中央是否有正常的鳞状上皮岛,有时可以用鳞状上皮岛的位置协助定位关键病变。

(4)注意观察碘拒染区边缘的形态及其与病变部位边界。

标记关键部位,着重观察

在病变范围较大时,应注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关键部位(一般为病变最严重部位),这时就应该使用标记的方法,因为如果不标记关键部位的话,想要进行全部病变的病理复原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病变范围较大的情况下。

下图显示了病变标记的示意图。图中蓝色圆柱为食管,红色为病变部位,中间黄色为异常病变区域。

图1:病变标记示意图

如图所示,可以在黄色病变两侧进行两点标记(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点应该在食管同一高度,且应区分口侧与肛侧),这样有助于病变区域的病理复原,及时修正内镜诊断。

4

术前准备及术后操作也至关重要除对病变进行标记外,一些术前准备及术后操作对内镜诊断也至关重要。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

(1)在检查前应将食管内的黏液、唾液等尽最大可能去除,防止观察视野受限导致的判断不准确。

(2)在进镜和退镜时应注意送气量及吸气量的调整,由远及近的分段观察。

()内镜照片的张数应该没有上限,一位优秀的内镜医师曾言,每-张内镜图片中总能找到2-张能较好的展示病变部位。

(4)处理内镜标本时动作应轻柔,离体标本应可能早地处理,防止缺血时间过长对标本造成影响。

(5)内镜标本离体后应尽量展平,不留皱褶,在水下摄影后,用水冲洗,并进行碘染色。

(6)在进行HE染色切片时应清晰标注病变地口侧与肛侧及切开的方向。

病例分享

最后,竹内学教授以两个食管早癌内镜病理为例对会议内容进行回顾分析。

第一个病例在白光下是一个位于食管中断的隆起性病变(图2),在NBI放大下病变背景黏膜为B1型改变,其中白色圈范围的血管结构异型明显,血管攀消失,可见粗大血管(图)。选择感兴趣的重点部位进行双点标记(图4),标本离体后将标记点与病变方向进行对应,其中A点比较靠近放大内镜观察的部位(图5)。

确定好标记点后,将病变部位在病理切片上进行对应,其中号切片刚好是A点和B点所在位置,通过病理切片可以判断该病理鳞癌已突破固有层,侵及黏膜肌层(图6)。

图7显示了病变的病理复原图,红线标注区域为关键病变区域,癌已侵及黏膜肌层。

第二例病例也是食管鳞癌。

白光下病变位于食管中段左侧壁,局部发红(图8)。NBI放大下可见病变处血管扭曲变形,可变细小密集的网状血管(图9)。

在感兴趣区域进行双点标记,其中A点更靠近病变区域(图10)。在离体标本上将A点与B点进行对应,同时区分病变的口侧与肛侧(图11)。

将A点与B点在内镜切片进行对应,可见12号切片包含A点和B点,A点更靠近病变部位,病理学可见低分化鳞癌侵及黏膜肌层以深,最终诊断为低分化食管鳞癌侵及SM2(图12)。

图1为病变的病理复原图,可见A点与B点中间区域为病变最严重区域。除病变部位外,图中绿色及红色箭头所示的正常鳞状上皮岛也可辅助病变的定位。

总结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管癌被早期发现及诊断,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也已成为早期/表浅食管癌的首选诊疗方式。对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注重病理组织学检查,做到将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时的相应表现一一对比,至关重要。对此,竹内学教授指出应注意观察病变,善用病变标记,此外,术前准备及术后操作对内镜诊断也至关重要。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汇报专家:竹内学教授本文作者:医院责任编辑:Mary

更多会议报道,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egh.com/zyzz/1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