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主要症状 > 公布结果第二例北京市第498次病理
公布结果第二例北京市第498次病理
供片单位:医院
病理号:B
患者,女,15岁。因“间断吞咽困难6年,加重4年”入院。患儿6年前不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以进食干食明显,医院口服中药治疗半年,症状有所缓解。此症状反复出现,遂就诊于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示:食道狭窄,贲门失弛缓症?行纵隔CT:符合贲门失弛缓,余无明显异常。于-10、-5月于门诊行电子内镜下肉毒素注射治疗,无明显疗效。
-4月-5月两次于外院门诊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贲门狭窄,贲门胃底肿物性质待定(2×2cm,贲门瘘口0.2×0.2cm);胃窦隆起性质待定,距门齿34cm贲门黏膜病理:鳞状上皮黏膜慢性炎,部分上皮呈乳头状增生及角化不全,局灶增厚显著。-5月、8月行腹部及肺部增强CT均提示:考虑贲门失弛缓症,贲门下区、胃窦幽门前区壁明显增厚,不除外肿瘤性病变。
-11月行超声内镜检查,因管腔闭合,超声图像效果不佳,EUS结果仅供参考,食管狭窄处所见黏膜下层增厚,肌层显示不全,后建议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患者家属暂不接受。后患者医院,均建议住院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患者家属考虑手术创伤过大,术后并发症较多,遂暂不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3-13于我院消化内科行电子胃镜检查,食管33cm处狭窄,胃镜不能通过,取活检病理(食管33cm)被覆鳞状上皮黏膜组织慢性炎,局部鳞状上皮增生,黏膜固有层水肿。由于患者病变较大,且累及范围广,考虑内镜下治疗困难,需行外科手术治疗,故转到外科。
-3-28于我院儿童基础外科行贲门胃底肿物活检+部分切除术。
巨检:灰黄色不整形组织一块,大小1.5×1×1c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中。
免疫组化结果:阳性:SMA局部较多(+)、CD34(+)、Desmin灶状(+)、CD散在(+)、IgG散在(+)、IgG4个别(+)、Ki-67阳性率约1%。
阴性:AE1/AE3、S、CD56、CD、DOG1、Caldesmon、ALK、β-cetenin;
(医院)EBER分子原位杂交(-);
读片会诊断意见:梭形细胞肿瘤,核分裂象罕见,散在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淋巴组织增生伴淋巴滤泡形成,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知识链接: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gibroblastictumor,IMT)
IMT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来源的真性肿瘤,长期以来因对其本质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其命名比较混乱,包括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炎症性纤维肉瘤、炎症性肌纤维组织细胞增生,等等。
年WHO分类中才将IMT归于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源性肿瘤的中间型类目下,少数可发生转移。
发病年龄: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但10月-80岁年龄段均有发现,女性多发,男女比例为4:1。
发病部位:最常见好发部位为肺,也见于头颈、躯干、四肢及腹腔脏器(以肝脾多见)等部位,发生于胃的十分少见。
临床表现:IMT经常起病隐匿,常表现为乏力、发热、体重减轻、贫血、血沉加快、多克隆性高蛋白血症,发生在胃部者,以腹部肿块、腹痛或消化道出血为主,也有呕吐、体重下降、高热为首发表现。
影像学表现:结节状肿物,其临床表现颇似恶性肿瘤。
病理学特点:由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构成。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血管型、梭形细胞密集型、纤维瘢痕型。
免疫表型:表达Vimentin、SMA、MSA或desmin;30-65%表达ALK(阳性说明肿瘤属于中度恶性);不表达S、Myoglobin、CD34和CD。
预后:有报道指出,发生于胃的IMT有11%的复发率和7%的死亡率,因此术后应密切随访。大部分患者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少数复发或恶变。
更多精彩癌的发生静悄悄(下)
第五例-北京市第次病理读片会
癌的发生静悄悄(上)
甲状旁腺肿瘤(二)
甲状旁腺肿瘤(一)
白癜风光疗是怎么回事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