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主要症状 > 健康之友苏州大学附一院为食管上段癌伴
健康之友苏州大学附一院为食管上段癌伴
苏州大学附一院消化科在学科带头人陈卫昌教授带领和指导下,科研和临床均取得长足进步,以消化内镜为代表的学科更是发展迅猛。尤其以ERCP和ESD及其衍生技术在省内以致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在肝胆胰和胃肠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头颈部或食管上段肿瘤致食管狭窄的患者仍然无法实现内镜下的治疗,此类患者只能选择静脉营养或者外科造瘘。65岁的老朱去年11月因进食哽噎,医院看病,诊断为食管上段癌,距门齿约18至24cm处是肿瘤部位,CT等检查又发现其有远处转移。考虑到疾病的严重性,老医院进一步治疗,进行了30次放射治疗,最后一次放疗是今年1月,期间病情一度好转。然而5月初又出现进食哽噎,医院检查发现肿瘤复发,行超细胃镜检查无法通过狭窄段,医院均未解决。肿瘤仍在发展,至今年5月20日患者进食流质都出现不适,考虑疾病进一步发展将无法进食,5月23日至苏州大学附一院消化科就诊并被收住入院。患者及其家属入院只想解决无法进食问题,提出放置鼻胃管。消化科副主任叶建新等为患者诊断后,认为一般状况尚可,提前放置鼻胃管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经科内讨论并同患者及家属反复沟通,决定先行食管癌狭窄扩张。5月26日下午,在胃镜及透视下扩张狭窄段至11mm,超细胃镜能顺利通过。扩张成功后患者信心大增,再次同患者解释可以尝试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解决以后“吃饭”问题时,患者当场表示愿意。考虑到传统胃镜下拖出法PEG需要普通胃镜下才能完成,PEG管内垫片或蘑菇头等通过狭窄段困难,决定使用IntroducerPEG法。消化科副主任叶建新、庞雪芹博士及陆建英护士长,以及营养科张慕星医师反复探讨手术方案,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5月29日手术获得圆满成功,第二天实现经造瘘管注入营养,患者开心地说现在有了两个“嘴巴”,吃饭问题再也不用担心,可以出去旅游了。据消化科许春芳主任介绍,Introducer法与传统的胃镜下拖出法PEG相比,具有其独特优势。该法只需插入一次胃镜,造口管直接由腹壁穿刺进入胃内,因此患者不适感更小,减少了胃镜及造瘘管反复经口插入造成的局部出血、喉头水肿、窒息的可能;减少了造瘘口感染的发生率;避免了出现消化道肿瘤腹壁种植转移的可能;尤其适用于普通胃镜难以通过无法行拖出法胃造瘘的头颈部、咽喉部和食管肿瘤的患者。当然该法也适用于其他PEG患者,因在造瘘前先行了胃壁和腹壁固定,可避免在瘘孔形成期间由于事故造成的腹壁与胃壁的分离;不需要进行术后的以导管进行固定和牵引;不易形成长的瘘孔;针对一些腹水患者也可施行PEG。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