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主要症状 > 胸外科知识讲堂肺癌科普知识问答十六

胸外科知识讲堂肺癌科普知识问答十六



四十、肺癌手术后是否需要治疗,有那些治疗方法?

答:小细胞肺癌为全身性疾病,无论手术与否均以全身化疗为主(术前新辅助及术后辅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亦为全身性疾病,如完全切除后仍有大部分病人在5年内死于肿瘤转移或复发。故非小细胞肺癌根据病期(病变范围)、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恶性度)须于术后进行辅助治疗。

1、术后辅助化疗:

应始于术后4周内,每3~4周一次,若无特殊情况,持续4周期即可。

适于所有术后小细胞肺癌。

IA期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原则上无须辅助治疗,但对于某些有症状,肿瘤周围脉管(微小血管或淋巴管)有癌细胞或某些不利于预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期)的分子病理学改变,以及不可解释的血浆CEA(癌胚抗原),SCC(鳞状上皮细胞抗原)或CYFRA仍然明显升高的I期病变仍须辅助治疗。

IB及II期NSCLC原则上不作术后辅助放疗,但须做辅助化疗。

可切除的IIIA期术后均须辅助化疗及放疗。

2、对于术后有残留癌细胞(脉管或支气管切端)或IIIA期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除全身化疗外,应接受局部放射治疗,一般术后先接受2周期化疗,然后行局部放疗,放疗后再化疗2~4周期,若无特殊情况,可结束术后辅助治疗。

3、中医中药可与化、放疗同时应用,在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作用,能否抑制残留癌细胞作用有待证实。

四十一、什么叫放射治疗,单用放射治疗能否治愈肺癌,能不能用放射疗法代替手术?

答: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治疗机产生的各种放射线,照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损伤、坏死的方法。病人在模拟机下,由放疗科医生根据肺癌病变范围,经体外定位确定并划出放射野后,进行放疗。目前放疗有几种形式。连续放疗为最常采用的传统方式,一般每天1次,每周5天休2天,总剂量根据不同肿瘤确定;其次是分段或超分割放射治疗。分段治疗总放射剂量不变,只是将放射治疗分为2或3段进行,每段间隔2-4周,使病人有一休息缓解时间,多适于年老体弱者。超分割放疗是将每日放疗剂量分2-3次给予;放、化疗同时治疗在控制局部病灶,减少复发率以及控制微小转移、延长生存期方面较放化疗分别进行效果更为明显。

目前手术仍是局部治疗最有效的手段,放疗是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不能替代手术,亦不可能消灭身体内其它部位的隐匿转移灶,而且放疗后在放射野内仍可能残存对放疗射线不敏感的癌细胞,为导致复发和或转移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局部晚期的肺癌应以综合治疗为主。

四十二、放射疗法会不会出现不良发应和并发症,怎么预防?

答:一般来说,在有经验的放疗科医生指导下,接受正规放射治疗的病人较少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但有时因个体不同或病情需要而增加放射剂量或扩大放射面积,可引起副反应的产生。肺癌原发灶放疗的常见并发症为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心脏损伤,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食欲减退、纳差、乏力等。

1、全身反应多较轻,可通过增加休息、改善营养等方法来克服。

2、放射性皮肤损伤应注意局部清洁但不可过分擦洗,尽可能避免局部皮肤破损,一旦出现破损,要使创面清洁、干燥,避免局部感染。

3、放射性食性食道炎往往出现咽喉疼痛,进食烧灼感,要避免进食坚硬食品,最好为流食或半流食,还可服一些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

4、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以监控白细胞、血小板。上述放疗反应往往随放疗结束后很快缓解。

5、放射肺炎是放射野内对肺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出现在放疗后3~4周,也可出现于3~6个月。主要表现为干咳、憋气、低热,合并感染时会出现高热,随后出现局部的肺纤维化,程度因人而异,这一副反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医院临床第六团支部

胸外科小组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egh.com/zyzz/11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