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主要症状 >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版专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版专



食管癌(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癌、腺癌等,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年,新乡)》在前几版指南的基础上,针对筛查人群、筛查目标、筛查流程、初筛方法和内镜筛查5个方面问题,提供了16项推荐意见,并对推荐意见所基于的证据进行了综述。

筛查人群

[推荐1]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至75岁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时终止筛查。(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2]对于符合筛查年龄人群,推荐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为筛查目标人群:(1)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4)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15g/d)、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筛查目标

[推荐3]推荐将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作为主要筛查目标。(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筛查流程

[推荐4]对于食管癌极高发地区,对于筛查目标人群推荐每5年1次内镜普查。对于其他地区,推荐对目标人群进行食管癌风险分层初筛,对高危个体每5年进行1次内镜筛查。(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5]以群体普查与机会性筛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食管癌筛查。(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极低质量)

[推荐6]对筛查发现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病变直径大于1cm或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险因素者建议每1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其余患者可2~3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7]对筛查发现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度以上异型增生)、早期食管癌及进展期食管癌,应依据相应指南给予标准治疗。(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初筛方法

[推荐8]应基于遗传背景、人口学特征、环境暴露、食管细胞学等因素建立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对非极高发地区筛查目标人群进行初筛。(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9]不推荐传统食管拉网细胞学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用于食管癌筛查。(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质量)

[推荐10]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可对巴雷特食管相关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腺癌进行有效初筛。(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11]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在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及早期鳞癌的初筛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仍缺乏用于我国人群筛查的充分证据。(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内镜筛查

[推荐12]推荐上消化道白光内镜检查联合1.2%~1.5%卢戈液染色内镜(LCE)或窄带光成像(NBI)作为食管癌内镜筛查首选方法,有条件者可联合使用放大内镜。LCE检查完成后喷洒3.2%~3.8%硫代硫酸钠溶液对卢戈液进行中和、清洗可降低碘液引起的刺激症状,亦推荐应用食管黏膜染色组合套装。(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推荐13]对于不能耐受普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者,超细经鼻胃镜联合LCE或NBI可作为筛查备选方案。(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14]内镜筛查前应完善检查前准备:禁食6h,禁水2h,可应用黏液祛除剂(如链酶蛋白酶)和祛泡剂(如西甲硅油)口服改善内镜观察视野。(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15]推荐基于LCE或NBI的指示性活检病理学作为诊断金标准。(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推荐16]筛查食管癌的同时,应避免漏诊食管?贲门连接处癌和下咽癌。(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图1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流程图

以上内容摘自: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等.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年,新乡)[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36(11):-.

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嗜酸性食管炎,这些诊疗要点要知道!

?早期结直肠癌筛查,这些内容你都清楚吗?

?清晰流程教你正确进行早期胃癌筛查!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发布!

?指南太多,乳腺癌筛查该听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zegh.com/zyzz/12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