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食道炎 > 主要症状 > 绕不过去的ldquo中脘穴rdq
绕不过去的ldquo中脘穴rdq
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
绕不过去的“中脘穴”——陈枫讲座
??在我还没有为本文想出一个更好的题目之前,我觉得《绕不过去的中脘穴》算是比较贴切的。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脘穴广泛的适用性,和优秀的疗效结果。?
???张景岳有“药中四维”的归纳,柴胡、附子、熟地、大黄是为药中四维。何谓四维?你只要知道下面这句古语就明白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几个药也确实是临床医生出神入化的关键药物。而针灸中的中脘穴在三百多个经穴中是可以具有这样地位的腧穴之一。
??中脘是胃经的募穴,是胃府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穴位。如果问哪部书能够形象的描述脾胃功能,又相对准确一些呢?
??我觉得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名堂五脏论》写的最好:“脾与胃合受盛之腑,脾者裨也,为言裨助胃气故知脾热唇干生疮脾冷不思饮食......胃者......为满以应二十四气定血脉和利精气”。一个“裨”字抓住了神机。
敦煌遗卷
??《名堂五脏论》中分述了五脏功能,如“心者,谶也。所诚谶物徵.....”;“肺,傍也。为华盖,又为丞相......”等,所有这些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医脏腑功能的新视角。
敦煌壁画
??有个很好听的曲子《大漠敦煌》,总是能把我们带到那个令人向往的时空,在那里除了能领略大唐风雅,还可以看到东西文化碰撞的火花,耀眼灼心。例如敦煌遗卷中有不少处“经络”写为“经路”,受西学文化浸润,又承袭了部分汉魏之论,有其合理性。
敦煌壁画
??中脘穴有另一个名字叫“太仓”,如果从敦煌的大唐盛世再往前穿越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灵枢经》里,首见“太仓”。《灵枢·根结》:“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后《针灸甲乙经·卷三》曰:“中脘,一名太仓,胃募也。”
敦煌遗卷
??中脘穴如何针灸?下面我将自己的临床体会,在此分享一下,或许对大家能有些帮助”吧:
1、本腑病宜深刺;
2、它脏病宜浅刺;
3、治未病宜灸刺;
4、康养则宜煨熨。
定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中脘穴定位
1、本腑病宜深刺:
????
??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等,返流性食管炎,可以深刺1.5寸以上。
????
??很早以前,我曾经用此穴治疗过在文联工作的一个胃出血恢复期的患者,效果也很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患者面色苍白,像一张白纸,渐渐地变得红润了,胃痛症状也消失了,大概在第三周的时候停的西药。因为当时没有科研工作,此病历没有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在这里只是给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病例,以拓展思路吧。
2、它脏病宜浅刺
??根据脏腑五行生克需要选用此穴,一般浅刺,掌握在1寸左右。病不在脾胃,而要健胃者。
3、治未病宜灸刺
??《金匮要略》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这种已病防变的需要刺中脘的,我多喜针加灸。当然还是浅刺。这时是怕脾胃罹患,病因已经出现,病机已经存在。
4、康养则宜煨熨
??养生保健若使用此穴,可以选择煨熨的方法,如何煨熨可专篇讨论,但煨熨之法穴位与皮部兼顾,用于康养是较好的手段。
??中脘穴作为胃经募穴,在临床使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涉及范围可影响多系统疾病病变,疗效显著。同时,在针灸的根结理论中也极为重要。
(阅读以前文章,扫描下方